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慢性肾脏疾病大鼠肾皮质中的基因表达,探讨LOX-1在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治疗组,每组16只。对照组:以0.9%的生理盐水1mL/100g的剂量给大鼠灌胃,早晚各一次。实验组:用浓度为1g/L的腺嘌呤混悬液,按300mg·kg-1·-1的剂量早晨灌胃;0.9%的生理盐水1mL/100g·-1的剂量晚上灌胃。治疗组:用浓度为1mg/mL的腺嘌呤混悬液,按300mg·kg-1·-1的剂量早晨灌胃;用浓度为1g/L的缬沙坦混悬液,按10mg·kg-1·-1的剂量晚上灌胃。实验3周后:取清晨尿液约3ml,检测尿蛋白/尿肌酐;尾静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实验3周后至第8周:对照组:用0.9%的生理盐水1ml/100g·d_的剂量灌胃;实验组:用0.9%的生理盐水1ml/100g·-1的剂量灌胃;治疗组:用浓度为1g/L的缬沙坦混悬液,按10mg·kg-1·-1的剂量灌胃。实验8周后:采用尾袖口法测量大鼠血压;心脏采血检测血清肌酐、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最后腹腔麻醉,开腹取肾,观察肾脏外观;取右肾肾皮质放入液氮瓶在低温冰箱中冻存,行实时荧光PCR检测LOX-1mRNA的表达;收左肾:固定、石蜡包埋、3μm切片、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3周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肌酐:实验组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8周后:实验大鼠肾脏大体标本观察显示:对照组大鼠肾脏蚕豆大小,表面光滑,质地坚实,色鲜红,包膜结合紧密,不易剥离;实验组和治疗组双侧肾脏明显肿大,质软呈灰白色,有颗粒感,包膜易剥脱。剖面:对照组肾脏色泽红润,肾皮质厚度正常,肾盂、肾盏无扩张,皮、髓质界线清晰。实验组和治疗组肾脏呈灰白色,肾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模糊,肾盂、肾盏扩张,大量棕黑色结晶沉积,部分肾盏、肾乳头受压变平甚至消失。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肾小球数量减少,充血,囊腔扩大,间质增生,透明样变性,炎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扩张,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管腔内明显可见棕黑色结晶物沉积,结晶周围可见异物巨细胞反应;部分肾小管破坏,萎缩消失,其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肾小管扩张,其中可见蛋白及颗粒管型。治疗组肾小球中度充血,囊腔扩大,肾小管扩张,部分萎缩,小管上皮细胞浊肿,间质有炎细胞浸润,肾小管管腔内可见较多的棕黑色结晶。实时荧光PCR显示:LOX-1mRNA在慢性肾脏疾病大鼠肾皮质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缬沙坦治疗后LOX-1mRNA在肾皮质中表达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轻微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血清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α、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治疗组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α、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相近,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压仍明显升高(p<0.05)。LOX-1mRNA在肾皮质中的表达上调与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α、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有相关性r分别为(0.698,0.829,0.724,0.816,0.740p<0.05),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344,0.103,0.163,p>0.05)。
结论:1.LOX-1mRNA在慢性肾脏疾病大鼠肾皮质中表达明显上调。
2.LOX-1mRNA的表达上调与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
3.LOX-1的表达水平反映了慢性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4.缬沙坦明显抑制LOX-1mRNA的表达,同时降低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提示LOX-1可能通过脂蛋白、升高血压、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多个环节参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缬沙坦能有效抑制LOX-1mRNA的表达,改善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