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学生科目选择的实证研究 ——基于武汉市四所高中的数据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ongeLR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拉开序幕。作为第三批试点改革单位,湖北省将承接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任。不同于浙江省的“7选3”方案和上海市的“6选3”方案,湖北省采取了更加平缓的改革取向,即“3+1+2”方案。这一方案将科目组合缩减至12种类型,使新高考改革在操作层面上能更有效地落实。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北省高考改革的实际情况,论文以科目选择为切入点,以武汉市四所高中为研究对象,运用混合研究方法,综合使用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手段,调查学生科目选择及搭配的实际情况,分析新高考实践成效、现实困境及改革路径。定量研究中,论文回收学生问卷654份,并借助SPSS 22.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定性研究中,论文使用访谈调查法,访谈了学生、教师及教育专家等三类主体,共计17人。从兴趣学科、选科过程、实际选择三个层面研究学生科目选择的内在机理及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困境分析,为顺利推进湖北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提出现实依据和理论对策,实现困境突破。科目选择一方面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恩格斯无限性理论的科学诉求;另一方面也是历史变革和改革趋势的现实诉求。湖北省新高考改革使用了“3+1+2”方案。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制度,将选择权和自主权赋予了学生,保障了学生主体性地位。从理论层面而言,这一方案符合国家教育改革与长期规划的整体布局,对学生、高校和国家人才培养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3+1+2”方案的实施并未一帆风顺。论文借助两种研究路径分析学生选科现状,窥探学生科目选择的特点。整体而言,十二种科目组合皆有学生选择,“大文”与“大理”的传统组合更受学生青睐,男生偏向理科选择,女生偏向文科选择。并且学生选择的科学性和自主性表现较好,同时对新方案满意度较高。但实际选择过程中,学生的兴趣选择与实际选择相违背,并希望改选;各方对科目选择的支撑性不足,部分学生对新方案的公平性存在质疑。因此,论文整理汇总后将学生的科目选择困境归纳为选择落实、走班教学、选择支撑和公平性四个方面,并分别从国家政策层面、高校层面、高中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了有效性的对策及建议。国家政策层面上,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师培养和管理体系,同时设计新的赋分模型,保证选考制度的科学性和公平性;高校层面上,考试与招生应进一步耦合,加强再选科目与专业报考之间的关联性,破除“换汤不换药”式改革窘境。并强化同各方之间的联动,协力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高中学校层面上,学校要承担起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学校指导工作的重任,与高校合作建设先修课程,推动课程建设的中高衔接;学生层面上,学生们应强化自我认识,拓展认知视角,提高自控力,且深入了解高考新政策,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应对新高考改革。
其他文献
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欧洲思想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天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是他于1882年至1885年期间编著的,不仅是其得意之作,也是其最受世人关注的哲学名作,被称为是“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查拉图斯特拉是尼采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占据着核心地位,尼采的很多哲学思想都是通过该形象向世人传达的。骆驼、狮子与孩子是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作品中提到的三种意象,并且把
近年来乡村景观出现的模式化、近城市化等现象对乡村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这偏离了乡村振兴的价值取向。本研究想要通过生态美学在实际项目中的研究推广,在提高广大群众对于健康审美品位的追求,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将乡村景观的功能、形式与生态相互协调,为乡村建设提供生态保护,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大众基础。文章首先阐述了本次研究的背景、缘起、目的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叙述。其次对当下乡村景观发
就业转衔服务是推动发展性障碍儿童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助力,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发展性障碍儿童就业率低的状况。通过以F民办特殊教育机构为切入点,揭示发展性障碍儿童就业转衔服务的现状,为我国绝大多数慈善性民办特殊教育机构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进一步引导社会大众对发展性障碍儿童就业问题的关注,为构建更加健全的发展性障碍儿童就业转衔服务体系提供现实依据。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了兰州市F特殊教育机构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求各地政府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创建,实施产业兴村的强县行动,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而不断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草莓作为建德市的主导农业产品,经过几十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草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德草莓产业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充分发挥建德草莓自身的优势,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
进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90后”青年们,伴随着“脱发”而来的身体危机不断凸显。亚健康的身体状态促使越来越多的“90后”青年注重身体的照看与保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90后”青年群体内出现一种独特的身体管理方式。具体表现为“一边熬夜一边敷面膜”、“一边喝酒一边吃着护肝片”等一系列矛盾行为。“90后”青年身体呈现一种矛盾态势,即一边“放纵”一边又“保养”身体。这是一种身体悖论。这触发笔者思考,为什么“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国家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新乡贤群体日益成为民族地区实现文化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其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优势也愈加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本文基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视角,以恩施州鹤峰县新乡贤为研究对象,借助精英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将鹤峰县新乡贤分为文化传承型、社会治理型、经济助推型和道德引领型。新乡贤在进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其
电影自诞生起,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革新,其发展速度远超于其它六种艺术门类。自19世纪现实主义思潮兴起并被引入到电影之中后,电影的社会影响力与引导力进一步提高,在教化大众、宣传引导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人公是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主人公形象可以为电影注入强大的生命力,甚至直接影响到电影的成败。在分析主人公的塑造要素时,笔者总结了罗伯特·麦基《故事》中的相关论点,并结合原创剧本《老有所依》的
初期国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其挂牌门槛更低,很多境内的企业陆续开始选择境外上市。然而从2011年开始,国内市场的发展势头开始赶超国外市场,很多中概股在境外遭遇做空危机,导致股市表现差强人意,境外估值远低于国内市场。在此背景下,以2015年成功回归后,市值翻了 34倍的中概股暴风科技为开端,早前奔赴境外市场的上市企业,近年来开始陆续回归国内市场,同时,我国推出了大量政策吸引优质中概股,提供一切便利助力其
新型媒介如互联网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当代社会的媒介环境,也促使研究者重新审视传统媒介间议程设置研究的结论。新媒介环境下的媒介间议程设置研究多聚焦于数字化背景下新旧媒体间注意力互动的规律,得出了三种立场相异的结论,即社交媒体引领论,传统媒介引领论与互动/分化共振论。尽管这一系列研究细致描画了新媒介环境下媒介间议程传导模式,它们往往有以下缺陷:一,较少有中国语境下,运用传统“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量化考察媒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探究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个体差异及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通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纳入264项研究,样本总量96929。元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中小学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比较高。(2)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婚姻状态和是否担任班主任的差异,具体到各个维度中,情绪衰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婚姻状态差异和是否担任班主任差异;去个性化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是否担任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