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实证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人收入作为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经济来源,对满足养老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老有所养的物质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群体老年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异,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损社会公平,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分析了全国范围老年人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又对城市样本和农村样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发现,性别、受教育年限、政治面貌对老年人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男性老年人平均收入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收入越高,政治面貌为党员的老年人收入明显高于非党员;城乡二元分割的背景下,非农业户口的老年人平均收入高于农业户口的老年人,地域差异对老年人收入同样存在显著影响,东部地区老年人收入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职业相关要素方面,曾有非农工作的老年人,收入明显高于以务农为主和从未工作过的老年人群体,而在城市样本中,相比在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私营单位工作的老年人,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老年人收入明显偏高;社会保障对老年人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参加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其个人全年总收入明显高于未参保群体。  通过对城市样本和农村样本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差异是显著的,城市老年人的平均收入约为农村老年人的5倍,存在较为显著的城乡差异;相比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收入的性别差异更为显著,政治面貌对收入差异的影响远远大于城市。  因此,缩小老年人收入差异首先应提高低收入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尤其关注易陷入贫困的老年人群体,如高龄、非党员、受教育水平低、居住在农村、农业户口、从事务农工作的女性老年人,这类群体平均收入水平普遍偏低更易陷入贫困;其次,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东西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中西部经济的增长,实现以城市带动农村、东部带动西部的共同发展局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支持和补贴力度;再次,在农村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现代农业,缩小农业工作者和非农业工作者的收入差距,增加务农人员的收入,在城市规范劳动力市场,提高社会养老金的待遇水平,缩小不同单位类型老年人的收入差距;最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制定公平合理的待遇标准,发挥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增强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着重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待遇水平。
其他文献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作为高校的第一资源,高校教师成为各地高校引进人才的对象,为了争取优质高校教师,各地高校不惜花费重金吸引人才,高校教师流动变得频繁,渐渐出现了无序
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顺势而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提升和优化公务员能力。提升公务员能力的关键又在于树立“
该文通过对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交通运输1701班的学风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原有班级学风问题的总结基础之上,利用“CDIO”理念提出一种新的思路解决班级的学风问
新《纲要》第二部分健康领域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懒感”。通过学习使我深有体会,尤其对小班幼儿来说更为重要,我们只有与幼儿互相交流、沟通,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建立朋友关系,与幼儿产生共鸣,才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理想的师幼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双向互动的新型师幼关系,即“师幼互动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将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一个重大的研究问题.该文提出的基于MOOC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便是
随着近年来高职生源的多样化,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出现差异增大的趋势,如何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生源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进一步达到教学目的,成为热议议题.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