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植物挥发物组分鉴定及其对草地螟的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han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作为重要的农牧业害虫,自建国以来已多次暴发成灾,给我国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其食性杂,分布广,防治难度很大。目前主要防治手段为化学防治,但害虫抗性进化、化学毒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化学防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开发草地螟绿色生态防控已势在必行。本研究以植物挥发物在昆虫寄主定位中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对草地螟寄主植物紫花苜蓿、大豆、达乌里胡枝子挥发物的组分鉴定,对草地螟成虫的EAG电生理测定以及对其触角感器的电镜观察,旨在为草地螟绿色防控提供新途径。主要结果如下:(1)顶空动态吸附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紫花苜蓿健康植株中含有46种挥发性化合物,以乙酸叶醇酯、叶醇和辛醇为主,紫花苜蓿虫害诱导挥发物中含有54种挥发性化合物,以叶醇、辛醇和芳樟醇为主;大豆健康植株中含有43种挥发性化合物,以叶醇、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和乙酸叶醇酯为主,大豆虫害诱导挥发物中含有54种挥发性化合物,以叶醇、芳樟醇和2,6,10-三甲基十二烷为主;达乌胡枝子健康植株中含有48种挥发性化合物,以1-辛烯-3-醇、叶醇和辛醇为主,达乌里胡枝子虫害诱导挥发物中含有53种挥发性化合物,以叶醇、1-辛烯-3-醇和3-辛酮为主。3种植物健康和虫害诱导挥发物都以醇类、酯类、烷烃和烯烃类化合物为主,且3种植物在受虫害诱导后挥发物的释放量都发生显著变化。(2)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紫花苜蓿的叶、茎、花三个部位共包括98种挥发性化合物,各部位挥发性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中共鉴定出65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3.69%,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23.17%);叶中鉴定出有66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0.42%,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27.38%);茎中的组分及含量相对较少,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79.10%,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戊酮(23.31%)。叶、茎、花三个部位的共有成分有24种,含量较高的有3-戊酮、2-甲基丁醇、顺-2-戊烯醇、叶醇、4-甲基-1-戊醇、叔丁基环己烷、2-蒎烯、辛醇和乙酸叶醇酯。(3)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草地螟雌雄成虫触角均为线状,由柄节、鞭节和梗节三部分组成,柄节、梗节以及鞭节的背面均着生鳞片,触角的腹面和侧面着生大量感受器,草地螟雌雄个体均有6种触角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2种)、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耳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耳形感器数量最少。(4)触角电位(EAG)结果:草地螟雌雄成虫对17种挥发物标准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EAG反应,在浓度为100μg/μL和10μg/μL时,雌雄成虫均对1-辛烯-3-醇有最大的EAG反应,在1μg/μL时,雌蛾对3-戊酮的EAG反应最大,雄蛾对乙酸叶醇酯的EAG反应最大,在低浓度(0.1μg/μL和0.01μg/μL)时,草地螟雌蛾和雄蛾均对3-戊酮有最大EAG反应值。对17种标准化合物的剂量反应表明,在0.01~100μg/μL浓度范围内,大部分组分的EAG反应都是随化合物浓度升高而升高。
其他文献
酯类物质是白酒及食醋等发酵类产品中重要的风味物质。为了提高酯类物质的含量进而提高白酒、食醋的品质,从自然环境中筛选高产酯化酶的菌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风味和产酶性能,从山西清香型白酒生产用红心大曲和新鲜酒醅中分离筛选高产酯化酶菌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在山西酒、醋中的应用效果,为山西传统酿造食品的提质增效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研究结果如下:(1)从山西红心大曲和新鲜酒醅中分离出三株
核桃(Juglans regia L.),又名胡桃,在我国是主要的经济林树种。铁、锌和硒元素作为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和果实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早实核桃‘农核1号’叶片为试材,通过喷施不同浓度及组合的硫酸亚铁,硫酸锌和亚硒酸钠,分析铁、锌和硒对‘农核1号’核桃叶片不同时期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比叶重、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产物和抗氧化物质的变化及影响。以‘礼品
文学创作并非"抬笔即写"那样简单,还需要心理动力。对于作者而言,什么是促使他投入写作中的直接心理动力呢?答案是"创作显动机",它是提供给作者的心理动力,表现出有迹可循的历程。例如,文学创作者在生活中受到某种物象或事件的影响发生一点心理波动,引发适当强度的情感,为宣泄这种情感就会进行文学创作,
期刊
2016年以来,随着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开展,一大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其间特色产业用地不均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更好的了解特色小镇建成后的使用状况,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将通过对吕梁市特色小镇(杏花村镇、贾家庄镇、信义镇)建成使用现状的探讨,分析其建设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探索其值得借鉴之处,针对吕梁市特色小镇提出发展对策,为解决目前特
小米是我国的传统农作物,被人们广泛食用。小米醇溶蛋白作为小米的主要贮存蛋白,占小米总蛋白的60%,由于其强烈的疏水性,溶解性差,消化率低,导致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低。本论文以小米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小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小米醇溶蛋白进行酸法脱酰氨改性,并从小米醇溶蛋白的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变性温度、微观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性质和结构方面对小米醇溶蛋白分析,以期为后期小米醇溶蛋白的应用
功能食品研发已经成为食品行业以及大健康产业中最活力和潜力的热点领域。挖掘、开发具有营养与健康功能的新型食品材料可有力推大健康产业发展。微藻是一类广泛生存于各种水体的单细胞光合微生物,其细胞可合成包括多糖、色素在内的各种独特的天然化合物,是研制功能食品的优质资源库。以螺旋藻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PSP)、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作为素有“万岁子”、“长寿果”美誉的核桃,备受人们青睐。近年来,鲜食核桃因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及特有的口感,销售量逐年上升。本文以“礼品2号”青皮核桃为研究对象,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计算机视觉技术,建立青皮核桃货架期品质检测模型并对货架期进行定性判别,实现对青皮核桃外部青皮及内部核桃仁水分、色泽、纹理、颜色的有效检测。为建立青皮核桃在线监测平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为豆科(Leguminosae)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以干燥根入药,对机体免疫和抗肿瘤有显著的药理作用。类黄酮又叫黄酮类化合物,是蒙古黄芪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在调节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有显著功效。然而,目前对蒙古黄芪类黄酮物质生物合成规律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较少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已经迈入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运用于农业,我国智慧农业的时代已经到来,其中以智能温室最为突出。温室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温室越来越普及,并且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天气的影响,温室作物经常面临着光照不足、时间短且不均匀的问题,针对此现象研制了基于LoRa自组网的温室智能补光系统。本文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研究LoRa技术的特点,并详细论述了L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其中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实验室化学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耗时费力且污染环境,而近几十年利用可见/近红外无损检测技术间接测定土壤有机质已经成为一种成熟、有效的手段,因此根据获得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建立准确度高适应性强的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因为对土壤有机质的研究很少在可见光范围,且可见光范围的研制材料容易获得。所以本文基于可见光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