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军阀集团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z121961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末的世家大族已经成长为一个有能力左右时局的社会阶层,袁氏家族以经学起家,四世五公,形成独特的家族文化,随着与王权的结合而逐步实现其政治化及军事化过程。袁氏家族的顺势而立及在汉末军阀乱战及政权争夺中显现的强大号召力,都可以从侧面看出汉末世家大族在政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社会影响力。
  以镇压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为契机,以袁绍为代表的世家大族迅速崛起并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力量。但在军阀鼎立,群雄逐鹿,战乱频繁,袁绍军阀集团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势力的同时,与曹操军阀集团展开了频繁焦灼,先后爆发数次战役。在此过程中,袁绍军阀集团与曹操军阀集团在混战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同,这其中有分裂与维护统一的不同,也有内部结构力量分配方面的不同。这些差异性均是由袁绍和曹操二者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对待人才态度以及对社会大局的把握方向的不同等原因造成的。后期军阀兼并的过程中,袁绍军阀集团却最终走向衰败,体现了以家资起家的世家大族在军阀战争中的历史局限性,其失败是必然性的,也是有其社会根源的。
  战争是一个特殊场合,袁绍军阀集团虽然在军阀割据战争初期凭借家世及人脉迅速崛起,但在战争中需要考察人的各种能力,需要统帅敏锐的政治嗅觉与实践精神,然而袁绍在战中及其后期一系列战略策略上的失误,使其逐渐丧失了其可以于世争权的资本。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我们也可以从袁绍军阀集团的兴衰起伏及其内部所隐藏的失败的因素看出凭世资起家的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不能经受战争考验,而被政治所边缘化的全过程。
  最后通过对四世五公的后代的袁绍和宦官之后的曹操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窥见袁绍军阀集团同曹操军阀集团的区别,他们由于家世等环境的不同,导致其所进行的战争性质的区别,袁绍由于缺乏实践中的锻炼,及世家大族发展的趋势,促使其进行的是分裂割据的军阀行动。而曹操由于其宦官家世,需要其不断的进取方能在社会立足,不同的家庭背景促使他们有不同的人生际遇,而所有这些不同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他们所带领的军阀集团走向不同的道路,但历史证明,袁绍以割据为目的的政治诉求必然会失败,而曹操所率领的代表统一的力量,不仅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更代表了先进力量,他的成功是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大趋势。
  基于上述内容,本文在对袁绍军阀集团的形成背景及其崛起和衰落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对袁绍军阀集团与曹操军阀集团进行较为深入的对比研究,以此来对袁绍军阀集团的衰落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其他文献
中国封建王朝的“内部治理”,即行政体制内的弹压、修补和调整,以及权力关系的制约和平衡,是维持中国传统常规体制顺利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以光绪朝内部治理为研究对象。光绪一朝是晚清新旧政治转型的分界点。我们选择以光绪元年为起始,以光绪二十一年为终止,自内部视角对这一时期传统权力体系的运作加以分析。文章是在晚清新旧政治转型的问题意识之下,看中国传统权力体系运作和维持的方式和特点。  第一部分,在案
学位
本文试图探析大时代背景下新青年应修人的行为举止,以此探析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青年的思想变化情况,以还原当时一个真实的新青年形象。  本文除引言外,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早期应修人的思想变化。应修人认为农业是国之根本,可以救国,由此产生了放弃商业回归农业的想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和实践。然而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应修人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他最终回到上海,放弃了从事农业的想法与实践。  第
学位
赤脚医生(Barefoot Doctor)是指在人民公社时期,由贫下中农推荐,经过一定时期培训的,具备初级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的不脱产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自1968年首次见诸报端到1985年《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为止,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本文以赤脚医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浙江部县赤脚医生的相关考察
学位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经济思想。该文选择以西汉前期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贾谊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思想观念提出的背景与过程、政策设计的内容与完善状况,以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实施进行研究,着重探讨“重农抑商”在贾谊总体社会构想中的地位,探究西汉前期重农抑商思想的阶段特征与实质。  一、简单介绍贾谊“重农抑商”思想、政策的提出。以“重农抑商”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概念规范为切入点,其贾
学位
司徒雷登在一个相当特殊的时期中,担任美国驻华大使这个角色,他关于中美关系的思想毫无疑问的会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总结他的思想,需要对司徒雷登本身的经历和他个人的著作进行仔细的解读。  司徒雷登在中国出生,并且在中国生活长达几十年。他在成年后返回中国,最开始进行基督教传教工作,后来又从事教育事业,并创办了在当时非常有名的燕京大学,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在这段时间中,司徒雷登在中国接触到了各个
学位
文章以唐宋变革时期文人士大夫狎妓之风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古代狎妓风气随着娼妓制度的确立亦随之开启,唐以前,狎妓之风在帝王、诸侯、豪门贵族较为兴盛;唐以后,文人士大夫成为了狎妓的主角,唐宋时代歌妓足迹几乎渗透到了文人士大夫的整个生活领域,狎昵歌妓亦成为文人社会生活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并一直延续至清代。  全文共分引言、隋唐社会转型与士大夫狎妓之风的开启、唐代官私妓的来源与文化养成、社会变革下的唐
学位
民国时期在浙东三门湾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开发活动即:1920年前后北洋政府特许华侨开辟三门湾模范自治农垦区域和30年代前后上海总商会获准开辟三门湾商埠。历史上,地处浙东沿海的三门湾,一直不为人注目,直到1899年,意大利企图租借三门湾而开始为世人所关注。进入民国之后,以南洋华侨与浙江旅沪商人为代表的爱国志士先后发起两次开发活动。在第一次开发活动中,面对军阀混战、纷扰不已的现实,在当时风起云涌的地方自治
学位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港口城市。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宁波港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并于1844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埠通商。宁波港从此走向了一条跌右起伏、坎坷的近代之路。本文以1844至1949年的宁波港贸易状况为研究对象,近代宁波港口腹地演变为考察中心,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近代宁波港贸易发展的脉络进行考察,揭示出港口腹地的范围大小以及腹地经济的繁荣程度
学位
文章为人物专题研究,研究对象为浙东文化名人之一的陈训正。全文力图对陈训正作一个较为完整的剖析,通过他在政治、教育、修志方面的实践以及相关的文学作品来研究他的思想。弥补对陈训正研究的缺失。  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陈训正的家世生平。包括两大主要内容:一是陈训正的生平经历:二是对他两位堂兄弟陈布雷以及陈训慈生平经历的介绍。通过其介绍让众人对陈氏三兄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部分论
学位
汉唐时期河南地区的农业在先秦奠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铁农具铸造技术、水利建设技术、土地开发技术,这三者奠定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再者,河南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林业、渔业为副的构架,已经初具规模。在这样的情景下,汉唐河南地区的农业生产能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汉唐时期河南地区的气候,大致是由汉代偏冷,至魏晋南北朝更冷,然至隋唐时期又稍稍回暖,气候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