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疆,棘球蚴病(包虫病)是一种已知,具有潜在风险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羊的棘球蚴病免疫,已经纳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成为棘球蚴病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为了给当地羊棘球蚴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本研究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通过血清学、病原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新疆和静县羊棘球蚴病流行状况进行了调查,与此同时对强制免疫的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评价,为包虫病防控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新疆和静县绵羊细粒棘球蚴病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解和静县农区和牧区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研究采集了和静县农区的5个乡镇和牧区的7个乡镇,共540份绵羊全血及90份新鲜犬粪,通过ELISA检测的方法调查了和静县绵羊细粒棘球蚴病和牧羊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和流行情况,并对农区乡镇和牧区乡镇感染和流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和静县绵羊细粒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27.2%(147/540),其中农区5个乡镇的感染率15.5%(35/225),牧区7个乡镇的感染率35.5%(112/315);和静县牧羊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15.5%,其中农区5个乡镇感染率6.6%,牧区7个乡镇的感染率24.4%,以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3个乡镇的牧羊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较高,为37.7%~42.2%。2.新疆和静县绵羊细粒棘球蚴流行株基因分型研究为了解新疆和静县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感染情况及流行株基因分型,我们对和静县屠宰场的1115只1岁以上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利用PCR技术对包囊病灶进行了基因分型鉴定。病原学结果统计:有225只绵羊脏器表面发现棘球蚴包囊,感染率为20.1%,其中来自农区乡镇的感染率为6.6%,来自牧区的感染率为25.8%。寄生部位结果统计:肝脏的感染率为15.1%(169/1115),肺脏的感染率为5%(56/1115),肝脏和肺脏同时感染的占1.5%(17/1115)。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1(mt CO1)特异性引物对剖检的感染病料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NCBI中的Blast比对,发现新疆和静县绵羊细粒棘球蚴流行株基因型以G1型为主。3.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为了解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对新疆巴州和静县某种羊场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不免)的90只绵羊用羊包虫抗体试剂盒在首免后第28 d、一免后第42 d(二免后第14 d)、一免后280 d进行检测,同时随机抽取对照组和试验组的30只绵羊进行免疫效果剖检。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90只绵羊一免第28 d用羊包虫抗体ELISA检测,阳性率为84.4%;一免后第42d(二免后第14 d)用羊包虫抗体ELISA检测,阳性率为97.7%;首免后第280 d用羊包虫抗体ELISA检测,阳性率为94.4%;对照组90只绵羊第28 d用羊包虫抗体ELISA检测,感染率为1.1%;第42 d用羊包虫抗体ELISA检测,感染率为3.3%,第280 d用羊包虫抗体ELISA检测,感染率为34.4%;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一免后第280 d对随机抽取试验组和对照组的30只绵羊进行免疫保护效果的剖解检查,发现试验组有1只羊的的脏器有棘球蚴包囊感染率为3.3%;对照组有10只羊的的脏器有棘球蚴包囊,感染率为33.3%。综上所述,绵羊细粒棘球蚴病在和静县羊群中存在着感染,且牧区乡镇的感染率远高于农区;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在免疫羊中产生了较高的血清抗体,且时效较长,能够有效保护绵羊免受虫卵的感染。本研究为和静县今后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