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α溶血素介导血脑屏障破坏的分子机制探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 PEC)是一类能够定殖于宿主肠道外组织并引发疾病的病原。其能够导致败血症、脑膜炎、肺炎、腹膜炎及肾盂肾炎等,往往预后不良。该菌群耐药情况复杂,对畜禽养殖行业影响巨大,严重威胁着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与生态环境。细菌性脑膜炎是Ex PEC引起的主要病症之一。对于人类患者,该病死亡率较高,即便幸存也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之后的生活质量。而在畜牧生产中,患畜则基本丧失进一步治疗的价值,由此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Ex PEC引发脑膜炎依赖于其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相互作用。而BBB作为一个由多细胞组成的复杂结构,其内部各类细胞间正常的相互交流、调控对屏障本身乃至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结构与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BBB主要组成之一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其决定了BBB低通透性和CNS免疫豁免的特性,维持着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态。长期以来,Ex PEC与BMECs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细菌性脑膜炎研究过程中的重点,但以往这类研究多着眼于细菌与单层BMECs的相互作用,而忽略BMECs与屏障内其他类型细胞(如胶质细胞)的细胞间通讯在感染条件下的改变以及这样的改变对BBB甚至CNS功能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拟从BBB内细胞间通讯角度对Ex PEC致病机制进行探讨,在解析BBB内细胞间通讯分子机制的前提下,对相关细胞间通讯在Ex PEC感染条件下的改变、意义及涉及的病原和宿主关键靶点进行探究。本研究所得研究结果如下:1、发现了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TGFβ1通过激活BMECs中非经典Hedgehog信号促进BBB屏障功能。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基于transwell的体外BBB模型。通过将U251细胞和人源BMECs细胞共培养,结合已有的U251转录组数据,本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TGFβ1能够作用于BMECs细胞,并提高其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从而提高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随后的体内和体外研究显示,TGFβ1能够通过激活的内皮细胞TGFBRI/II-Smad2/3信号调节ZO-1表达,但转录因子Smad2/3不能直接结合于zo-1基因启动子区域。进一步探究的结果显示,BMECs中的Smad2/3信号能够激活胞内非经典的Hedgehog(HH)信号,上调其转录因子Gli2表达,而Gli2则能够结合于zo-1基因启动子促进其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本研究鉴定了Smad2/3与gli2启动子区域以及Gli2与zo-1启动子区域的结合位点。由此可以认为,星形胶质细胞所分泌的TGFβ1能够引发BMECs中非经典HH信号的激活以提升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最终提高BBB的屏障功能。2、揭示了致脑膜炎Ex PEC分泌的α溶血素通过干扰上述基于TGFβ1的“胶质-内皮”细胞间通讯破坏BBB。本研究以致脑膜炎Ex PEC菌株RS218建立体内和体外感染模型,发现RS218感染能够下调BMECs上述TGFBRI/II-Gli2-ZO-1信号中的TGFBRII和Gli2蛋白,从而对星形胶质细胞与BMECs间基于TGFβ1的细胞间通讯产生干扰。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S218通过下调TGFBRII的正向转录调控因子Sp1抑制TGFBRII的表达。而当在感染过程中对Sp1进行过表达时,TGFBRII的下调则被回补。同时,本研究借助以Tn5-mini转座子构建的RS218突变体库,靶向gli2基因启动子筛选,鉴定到RS218中hly CABD操纵子是细菌下调内皮细胞中Gli2表达的关键毒力基因。通过构建相应缺失菌株和回补菌株以及表达重组蛋白,则进一步发现该操纵子编码的α溶血素Hly A能够导致BMECs中钙离子浓度上升并激活PKA,而激活的PKA则被报道能够通过促进Gli2磷酸化促进其降解。此外,结果显示Hly A也参与了TGFBRII的下调,但并不依赖于宿主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变化和PKA激活。由此可以认为,致脑膜炎Ex PEC能够通过分泌α溶血素Hly A下调BMECs中的TGFBRII和Gli2,从而阻断星形胶质细胞与内皮细胞间基于TGFβ1的细胞间通讯,由此削弱屏障功能。3、阐明了激活BMECs中Hedgehog信号能够通过上调mi R-155抑制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进一步的结果显示,重组TGFβ1和HH信号激动剂SAG能够保护RS218感染小鼠进免于死亡。研究发现,一方面二者对HH信号的激活能够直接促进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维持BBB结构完整和低通透性。另一方面,HH信号激活后能够上调BMECs中mi R-155表达,从而抑制其胞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Erk1/2信号激活及进一步的黏附分子E-selectin、炎性因子IL-6和趋化因子MIP-2的表达,从而抑制感染动物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降低脑内感染时IL-6和MIP-2的含量。而在以重组TGFβ1对小鼠进行处理时,在BMECs细胞中激活的非经典HH信号也能产生相同的效果。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TGFβ1能够激活BMECs胞内非经典的HH信号而增强BBB的屏障功能。致脑膜炎Ex PEC菌株RS218则能够借助溶血素Hly A下调关键宿主蛋白TGFBRII和Gli2抑制这一细胞间通讯过程。而HH信号激动剂SAG则能够通过保护屏障完整性和抑制BMECs免疫激活对RS218感染动物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本研究揭示了细菌病原破坏BBB完整性的新机制,鉴定到了关键毒力蛋白Hly A,增强了对Ex PEC致病过程的认识,并提示靶向HH信号筛选抗细菌感染药物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香蕉属于典型的“嗜钾”作物,生育期需要大量的钾肥。然而,我国华南香蕉产区部分蕉园土壤有效钾含量偏低以及不合理追施钾肥等问题现状的存在,加剧香蕉缺钾胁迫的危害程度。为阐明香蕉应答缺钾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香蕉主栽品种“巴西蕉”(Musa acuminate L.AAA ground,cv.Brazilian)为实验材料,采用幼苗盆栽试验,设置3个钾浓度水平:K0(0.00mmol/L)、K1
绵羊是重要的畜种,它能够为我们提供羊肉、羊奶、羊皮和羊毛等多种产品。对于肉用绵羊,生长和繁殖是选育的主要目标。但是,与绵羊生长和产肉相关的遗传因素还没有完全确认。因此,研究调节控制生长和产肉性状的代谢通路和基因将为提高羊肉产量和质量提供新策略。瘦素-黑皮质素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在体重调节和能量稳态中至关重要。该通路上的相关基因,尤其是黑皮质素4受体(MC4R)、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是以课堂话语为媒介,教师和学生共同诠释思政意涵、构建价值理解、达成理性共识的过程。分析英语专业的12节课程思政课例,梳理教师在课堂话语中融入的高频思政元素,构建了涵盖人文情怀、家国情怀、个人品格和科学观的思政元素框架图。教师运用以互文性为前提的互动、意义协商和突显信息焦点的课堂话语策略,形成"对话—理解—共识"的课程思政教学路线,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
结核病(TB)是分别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和牛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类和牛的高传染性疾病。两种物种都拥有近99%的基因组同一性,并且可以以比感染自己的宿主更少的疾病严重程度感染彼此的宿主。这一观察结果导致了针对人类结核病的卡介苗芽孢杆菌(BCG)疫苗(牛分枝杆菌的改良形式)的开发。目前,卡介苗是唯一可用于结核病的疫苗,对成人没有增强作用和功效。有希望的辅助剂或BCG补充剂仍然是克服结核病
中国是桃产业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然而,桃疮痂病在我国各桃产区普遍发生,造成桃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对我国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对我国14省、不同品种、不同发病部位的桃疮痂病样进行症状观察,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生物学研究,对病原菌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对桃疮痂病菌侵染桃叶片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同时,建立了一套桃疮痂病菌对杀菌剂敏感性的检测体系,并基于此系统调查了我
粘体动物(Myxozoa)是形态简单、个体微小的专性内寄生虫,宿主范围广泛,能寄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当前,关于粘体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类学、生活史及起源与适应性进化,其中,起源与适应性进化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三十余年来,粘体动物的阶元归属经历了从原生动物到后生动物,再到两侧对称生物以及刺胞动物的过程。但限于技术手段,目前无法进一步确定粘体动物在刺胞动物内部的具体归属和进化地位
柑橘具有独特的果实结构,不同组织的功能和形态各不相同。因此,在全器官或混合组织水平进行分析不可避免地会掩盖许多组织特有的现象。同时,柑橘具备典型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的成熟特征,针对于其成熟调控机理的研究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奉节72-1’(Citrus sinensis L.Osbeck)从幼果到成熟果实的6个发育阶段和4个主要组织类型(油胞层、白皮层、囊衣和汁胞)为主要研究材料,加上其他一些柑橘主栽品
桃(Prunus persica L.)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树种,我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基因组较小,仅为230 Mb,童期短,是蔷薇科果树最具有代表性的二倍体树种,桃高质量基因组图谱为桃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是遗传变异的重要类型,对生物性状具有极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知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白肉/黄肉性状、溶质/不溶质
色泽是柑橘果实重要的品质特征。柑橘果实中丰富多彩的黄色,橙色和红色归因于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大量积累。在柑橘果实中,存在众多果肉果皮不能同步成熟的现象,有些品种当果肉达到可食用的成熟度时,果皮不能完全转色,甚至果实达到完全成熟,果皮仍然不能正常褪绿,这严重影响了果实的上市期以及商品价值。我国的柑橘品种虽然众多,但是果实成熟期相对集中,大多数品种集中在11月份成熟,导致成熟期间市场销售压力较大。对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