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聚合物筋-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RC剪力墙强调利用钢筋的强屈比和塑形变形能力,以期满足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临界截面塑性铰区的转动变形和屈服耗能,实现大耗能大延性的破坏机制。但是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在建筑抗震设计时很难确定建筑物遭受某次地震动的峰值、频谱和持时,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特定而合理的抗震措施,而且受不同地质状况和建筑物自身周期等影响,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往往十分复杂,结构破坏机制与设计破坏模式未必一致。随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当建筑物的内饰、家居、非结构构件、科技设备等的费用接近、甚至超过建筑物的结构费用时,除了防止大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倒塌外,中小地震导致结构正常使用功能丧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样值得关注。本课题突破传统设计理念,采用CFRP筋替代钢筋作纵向增强筋,充分利用CFRP筋优良的线弹性、高抗拉强度的性能,使剪力墙结构能够在大侧移或大变形后迅速复位且没有或仅存微小的残余变形,研究发现:(1)钢筋、CFRP筋配置型式不同的7个试件的破坏模式相同,均为以弯曲破坏为主的弯剪型破坏。(2)采用CFRP筋作纵向增强筋的6个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RC剪力墙RCSW-1相比没有明显降低,甚至略有提高,多次往复循环作用下试件的承载力强度衰减幅度小。(3)7个试件的刚度退化规律一致,弹性阶段侧向刚度退化较快,之后随侧向位移的增加而缓慢减小,并趋于稳定于15~20 kN·mm。(4)墙肢最外侧配置钢筋的RCSW-1、CFRPSW2-1和CFRPSW2-2的变形能力最大,它们的极限层间位移角分别达到1/65,1/59和1/68,这表明合理配置CFRP筋、钢筋的剪力墙都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抗震变形储备。(5)普通RC剪力墙RCSW-1能够利用钢筋的非弹性变形吸收大量能量,累计绝对耗能量远大于其他6个剪力墙试件,CFRP筋的滞回耗能能力小于钢筋。(6)试件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后,CFRPSW-4、CFRPSW-5、CFRPSW2-1在同位移幅值阶段的侧向残余变形仅为RCSW-1的30%左右,显示出CFRP筋的加入能够使剪力墙很好地控制其残余变形,使其具有变形自复位功能。
其他文献
学位
钢筋混凝土梁是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构件之一,当设计不周或有误、施工质量低劣、使用或改造不当、使用环境恶化等人为因素造成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不足时,需对其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虽然其相对于钢结构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造价低廉,相对于混凝土结构具有施工简单、快捷,结构面积小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充分发挥了钢和混凝土结构的各自优势,其优越性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并在实际工程中被证明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结构类型,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类建筑中。带钢
土地覆盖类型的分布影响着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通过遥感手段建立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大面积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库对全球变化的研究意义非常。我国的环境变化速率较大,土
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工业化生产的建筑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湿作业少和环境效益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业主和设计人员的关注。但是,由于装配整体式结构仍需要湿式连接,施工过
太昊陵是我国现存帝王陵庙中少有的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昊陵始建于春秋时代,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地扩充发展,逐渐发展成如今的陵庙,在陵内存在相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及抗侧移刚度,被广泛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了减少施工现场的环境及噪声污染,近年来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
目前,有关钢骨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腹式构件,而对空腹式构件的研究较少,且多局限于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柱和空腹桁架转换层及连体结构的研究。针对空腹式钢骨混凝土结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建筑物的高度、跨度不断增加,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了限制。而核心型钢混凝土(CSRC)柱能够有效抑制剪切裂缝的发展,改善混凝土柱在较大塑性变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