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工业废热和地热等能源的热存储及充分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储热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在各种储热技术中,相变储能因单位体积储热量大,储热和放热过程温度基本恒定等优点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储热材料(PCM)和蓄热装置结构是蓄热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但除金属外的相变材料,导热性能一般都比较差,使得相变材料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储存和释放热量的速度较慢,限制了相变储热技术的发展,因而需采取有效的强化传热措施来提高相变蓄热结构的换热系数。实际可采用的方法是在相变蓄热结构中换热系数较低侧添加肋片。本文采用中低温相变蓄热材料的常用相变材料Ba(OH)2·8H2O、石蜡、低熔点合金SnZn为相变材料,以环肋管为传热强化结构研究蓄热结构的强化传热效果。本文建立了Ba(OH)2·8H2O肋片强化圆柱状管壳式蓄热单元数学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该蓄热装置的蓄热/放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换热过程时蓄热装置内温度场分布、相界面移动规律、不同监测点温度变化和PCM蓄热/放热量等,分析了肋片高度和肋片间距等因素对中温蓄热装置的蓄热/放热特性的影响,对比光滑表面圆管储热单元PCM相变过程,得出Ba(OH)2·8H2O圆柱状蓄热装置最佳设计参数,最终确定采用换热管径为16mm,PCM封装直径为80mm肋片蓄热单元结构。该蓄热单元蓄热时间比同体积下无肋片换热管蓄热单元缩短13%。经数值计算得Ba(OH)2·8H2O总蓄热量为2.34×105kJ,为中温蓄热装置在能源热利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针对石蜡PCM侧添加肋片强化整体结构与低熔点合金SnZn流体侧低肋强化整体结构,本文分别建立了单管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换热管间距、肋片高度与肋片间距对单管内相变材料换热特性的影响,得到最佳肋片高度与肋片间距。采用换热管径为16mm,建立了PCM整体蓄热装置的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了相变储热材料在蓄热装置内温度场分布、相界面移动规律、不同监测点温度变化和PCM蓄热量等。通过模拟最终确定石蜡肋片管换热结构换热管间距为80mm,总蓄热量为1.142×104kJ;SnZn蓄热装置采用换热管内添加低肋的强化传热装置,对应的蓄热装置的总蓄热量为2.76×104kJ,为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