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应用锥状束CT(CBCT)扫描伴有根尖病灶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评估上颌窦黏膜及上颌骨底壁皮质骨的厚度和解剖特征,锥状束CT成像可以视为对牙源性上颌窦炎提供有价值的评估上颌骨后区及上颌窦解剖特点的诊断方法。 方法:本研究包括将患者分为两组(n=50)。A组(有根尖病变组),使用冠状及矢状CBCT片进行3项毫米级的测量:牙根轴皮质骨的宽度,垂直于上颌骨底壁皮质骨的上颌窦黏膜厚度,牙根轴尖端病变的尺寸。B组(没有根尖病变组),使用冠状及矢状CBCT片进行2项测量:牙根轴皮质骨的宽度和垂直于上颌骨底壁皮质骨上颌窦黏膜的厚度。 结果:上颌窦底至根尖病灶间骨/根尖周的顶端间骨的范围,A组,矢状位片3.84±1.97毫米,冠状位片3.83±1.98毫米;B组,矢状位片1.53±0.73毫米,冠状位片1.55±0.73毫米,对比A/B组间CBCT扫描图像中皮质骨测量的平均值,矢状位p≤0.01,冠状位p≤0.01,两组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上颌窦黏膜的尺寸范围,A组,矢状位片6.85±3.70毫米,冠状位片6.83±3.61毫米;B组,矢状位片2.28±1.90毫米,冠状位片2.27±1.89毫米,对比A/B组间上颌窦黏膜的参数,矢状位p≤0.01,冠状位p≤0.01,CBCT扫描图像数值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A组根尖周的病灶评估测量直径,矢状位片3.09±1.56毫米,冠状位片3.11±1.56毫米。 结论:上颌骨根尖病变可能会导致上颌窦病变,本研究表明,根尖周病灶附近的上颌窦黏膜相比没有明显的根尖周病灶的上颌窦黏膜明显增厚。在伴或不伴根尖周病灶的病例组中,上颌磨牙的根尖和上颌窦底壁间皮质骨板的厚度测量值有显著差异,伴有根尖周病理改变的上颌窦底部皮质骨明显增厚。应用CBCT技术,探讨其对上颌窦黏膜及骨质改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