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近现代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的音乐文化也随之传我国,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吸纳的民族风度,钢琴,这件享有“乐器之王”美名的舶来品逐渐被中国人们认识与接纳。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探索与辛勤创作,我国作曲家们在借鉴西洋作曲技法的同时,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本民族钢琴音乐的发展道路,改编、创作了大量具有中国民族韵味、符合中国人们的审美情感规律和富含中国文化精神的优秀钢琴作品,其中钢琴改编曲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具有重要地位。 陈培勋先生在19世纪70年代根据我国传统器乐曲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平湖秋月》就是音乐作品宝库中的一件珍品。该作品不管是从音乐素材还是在表现技法方面,都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民族曲调,并且充分发挥了钢琴这一乐器多声部的优势,织体丰富,旋律悠扬,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之一。 本文从介绍乐曲的素材来源和创作背景出发,对深刻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元素和文化精神进行了逐层剖析,进而在演奏方面提出对这部作品的一些理解与看法,以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音乐文化魅力,在演奏时能够准确的把握好该作品的演奏风格,更好地诠释蕴含在其中的丰富音乐内涵。 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一些该作品的相关资料,包括粤曲《平湖秋月》的相关情况,如粤曲风格和主奏乐器等,以及改编后的钢琴曲的基本轮廓和作者陈培勋的生平等一些必要的介绍;第二部分:它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作者运用了哪些创作技法以及曲中包含了哪些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第三部分:是在前两章相关理论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如何演奏该作品做了一些分析,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 陈培勋在这部作品中,深度的挖掘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个人创作理念中巧妙的融入西方作曲技术,在钢琴这一外来乐器上把民族旋律发挥得淋漓尽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深深喜爱,所以,该作品中体现民族旋律的音乐元素,十分值得我们鉴赏与研究。 本文以钢琴曲《平湖秋月》为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编配技法、高雅的艺术审美、演奏诠释等多方面分析与研究,以进一步挖掘中国钢琴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音乐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我以自己有限的学识和有限的能力,努力学习与总结,以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钢琴艺术理论知识,使自己的演奏水平得以逐步提升,并借此表达我对该作品的喜爱之情与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