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瓦尔第是巴洛克时期重要作曲家,被誉为“协奏曲之王”,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与丰富的想象力,饱含空间感与立体感,并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咏叹调《受伤的新娘》选自维瓦尔第的集成歌剧《巴亚泽》,作于1732年,是女高音艾琳的咏叹调,具有浓厚的巴洛克音乐色彩,内容以帝王间的战争展开:野蛮的战士帖木儿对土耳其国王巴亚泽战败后,意图占有巴亚泽的女儿阿斯特里亚的故事情节为主线,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歌剧,它具有巴洛克音乐的变化性及浪漫主义特征,在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咏叹调《受伤的新娘》出现于第二幕,艾琳得知帖木儿对阿斯特里亚爱慕的事实,通过此唱段,表面上像是在讲故事,实际上是为了爱人的离去而伤心,咏叹调中女高音用声音模仿新娘的哭泣,充分展示了其艺术魅力,这首咏叹调也被誉为抒情咏叹调中的经典。本文在介绍作曲家生平、分析作品演唱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演唱经验,重点对咏叹调的艺术特征与歌唱比较进行分析:第一部分由作曲家简介及作品介绍两部分构成。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咏叹调《受伤的新娘》的艺术特征,是本文的重难点,为更好地理解和演唱这首咏叹调做铺垫。第三部分为咏叹调《受伤的新娘》演唱时的重难点,分别从气息、声情并茂两个方面对歌曲演唱的重难点作了说明。本文中的另一个重点便是第四部分,咏叹调《受伤的新娘》不同演唱版本的比较,通过对卡巴耶、曹秀美、巴托丽三位歌唱家不同演唱版本的比较,从而对三位歌唱家演唱的共性与个性做出了总结,这不仅为笔者在今后声乐学习中指明了方向也懂得了演绎声乐作品时需要把握的要素。咏叹调《受伤的新娘》作于1732年,本文通过对作品艺术特征及不同演唱版本的比较,并结合笔者自身在演唱这首歌曲时的感受,意在为更多维瓦尔第的声乐爱好者们提供一些参考,从而能够生动、形象地演绎这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