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uyu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就新疆而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新疆的支援和建设,全疆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发展,如何抓住并利用好上述发展机遇,推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生态保障,是本文立意所在。在理论框架上,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观、自然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辩证法等理论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关于生态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整体理解。  本文以上述理论为依据,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进行了系统解读,包括人、自然和社会有机统一的哲学思想、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经济基础论、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批判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认识价值论和人与自然和解的社会理想论。同时还十分注意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演进格局,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江泽民、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的生态思想。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与社会。进一步说,人与自然之间通过社会性组织和物质性生产劳动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的整体性关系。理解一个时代的自然,就必须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改变一个时代不合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必须改变这个时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文提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实践水平的提升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要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维度,注重生产力中人口——生态移民、工具——科学技术等要素的生态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张消灭私有制生产关系及产生的异化劳动和旧式分工,新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建立生态利益调节机制,包括生态补偿机制、绿色消费机制等,实现生产关系的生态变革;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张发挥政治、经济、伦理等上层建筑在解决生态危机中的反作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增强生态治理能力和开展生态文化建设的反作用来解决生态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人道主义、自然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有机结合,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特别是致力于解决生态贫困问题。可以说,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一脉相承的。  本文以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点展开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理论层面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历程进行研究。一方面,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进行横向分析。另一方面,纵向上历史回顾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历程。特别是结合建国以来朱德、刘少奇等人视察新疆时的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等相关资料,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改造之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思想认识局限,共产党人探索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分析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生态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寻求民族区域自治与生态文明建设二者内在的联系,探索新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及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指导下,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创造性地将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划分为曲折探索、奠基、逐步形成和迅速发展四个阶段,以期为新阶段新疆生态文明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通过梳理新疆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如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弱、产业结构失衡、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生态示范省区县建设成效不足,特别是针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生态贫困、生态补偿、生态移民等问题,本文分别提出部分解决思路。其一,划分生态区,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产业化扶贫开发的针对性,提高人口素质,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创新机制,提高扶贫科学管理水平;其二,依据现代国家资源环境要素组成模式,从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新疆进行生态补偿创新;其三,按照国家生态移民相关规划,结合新疆实际,做好生态移民工作,包括处理好移民工作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等有关问题。以市场化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生态移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是本文的亮点。在新疆漫长历史发展中,文化多元,民族众多,且居住生态多样,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新疆少数民族逐渐形成独特的传统生态文化,其主要载体是少数民族的自然观、生态环保的民间制度、聚落生态文化。这些传统生态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因子,在历史中起到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调节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作用,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发掘、整理和升华这些朴素的传统生态文化,这样做不仅是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建设新疆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最后,本文从推动经济生态化转型、加强生态政治制度建设、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和加快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省区建设四个维度,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破解生态困境,建设美丽新疆。
其他文献
学位
以汽车油封为例 ,介绍了利用VB实现自动测控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 ,以及在实际的实时采样控制系统设计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利用VB编制界面的简单性、易操作性及友好性 ,又发挥了C语言面向底层硬件编程的优势 ,并结合运用WindowsAPI函数 ,克服了用VB编写实时控制程序的难点 ,完美地实现了基于VB的实时采样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本文介绍的有关程序设计方法具备通用性 ,在对其他实时测控系统进行程序
减刑制度历来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同时也是实现教育改造的刑罚目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刑事司法的不断
吐鲁番被叫做“火洲”,地理位置位于天山东部,四面环山,吐鲁番的气候属于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日照量非常充足,但是降水量很少,而且风大,因此十分干燥。吐鲁番的平均年日照时间为30
经过几个世纪的世俗化进程,教会与世俗权威之间的力量悬殊进一步拉大,传统的教会与国家间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彻底的颠转。霍布斯生活并写作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为西欧当时
网络舆情规制是反恐怖主义的重要阵地。有效的网络舆情控制,有利于防止恐怖分子预期设想达到的恐怖效果无限蔓延,预防其成为又一次暴恐事件的诱因。涉恐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向恐怖主义及发生的各类暴恐活动的延伸,是媒体与民众借助互联网及移动终端表达的针对恐怖主义及暴恐活动发生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态度、情绪和言论的集合,是关于恐怖主义、极端思想、反恐怖主义及应对暴恐事件的社会舆情在网络虚拟空间的映射。目前,学
一种利用PB的动态数据窗口功能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而实现用户自定义报表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PB自身的功能 ,不需要外部控件 ,易于实现 ,编程量小 ,实用性强 ,运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