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学地理学角度研究西汉南楚文学。《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时期楚地有着三楚文化分区。从文本来看,三楚文学的确有所不同,有必要将南楚、西楚和东楚文学分开研究。三楚分区及南楚概念的形成大致不晚于秦汉之交。西汉时期南楚地域范围主要包括扬州刺史部九江郡、六安国、庐江郡、豫章郡,荆州刺史部长沙国、江夏郡、南郡、南阳郡。西汉南楚作家主要是以刘安、“八公”、淮南小山、“九师”为主的淮南国文人集团,以贾谊为主的长沙国文人集团,孔仅、陈崇、杜延年、杜钦、杜业等南阳文人,以及梅福、庄芷、番系、繁延寿、桓宽、刘庆、廖(不知其姓)、唐蒙、赵增寿、翟义、马宫、郭钦等人。西汉南楚文学主要有三个特点,即奇幻和奇巧的风格,虚无缥缈和幽深神秘的意境,怀疑性和否定性思想。三楚文学中,南楚文学风格与众不同,西楚、东楚文学明白晓畅、高昂外放,而南楚文学奇幻奇巧、深冥压抑。西汉南楚文学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风格,从文学地理学角度来看,主要分析地理因素和文学因素。地理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文学因素主要是屈骚、《山海经》、老庄、“二南”、《鬻子》等前代文学作品在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影响。西汉南楚文学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传承和发展了先秦荆楚文学,西汉前期主要是继承和融合后的再发展,西汉后期是沉寂后的重心转移。南楚是楚文学的核心区,并且是骚赋的文学源地,南楚文人在骚赋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扩散上做出诸多贡献。另外,南楚文学奇幻性和南楚独特文学景观对后代文学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