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局部氧疗、局部外用胰岛素联合应用对不同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效果,并探索糖尿病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入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足Wagner2级患者31例,Wagner3级患者3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Wagner2级患者分为Aw2(n=11)、Bw2(n=10)、Cw2(n=10)三组,将Wagner3级患者分为Aw3(n=11)、Bw3(n=11)、Cw3(n=11)三组,各组间患者年龄组成、创面形成时间以及踝肱指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入院后给予全身支持治疗:以改善微循环与全身营养为主;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2mmol/L;依据患者创面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给予抗感染治疗。六组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均行手术清创治疗。Aw2、Aw3组患者溃疡创面清创后,采用-125mm Hg压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每日给予局部氧疗(5L/min,2h)及冲洗液(生理盐水2400ml+胰岛素24u)持续冲洗,共治疗7天。Bw2、Bw3组患者溃疡创面清创后,采用-125mm Hg压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每日给予生理盐水(2400ml)持续冲洗,共治疗7天。Cw2、Cw3组患者溃疡创面清创后,采用-125mm Hg压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共治疗7天。分别在各组应用负压装置前以及去除负压装置后,应用数码相机记录其创面缩小范围以及肉芽组织生长面积,应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计算面积大小;采用“十点”法采集创面基底分泌物,采用创面表面细菌培养法行创面细菌培养;留取新鲜组织渗出液,应用血气分析仪分析其氧分压;留取创面中心肉芽组织,进行LDH、SDH活性测定。结果1创面缩小率:Aw2组明显高于Bw2、Cw2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w2组与Cw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w3组略高于Bw3、Cw3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即Aw3组、Bw3组与Cw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Wagner2级创面各组创面缩小率均大于Wagner3级创面各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2肉芽覆盖率:Aw2组高于Bw2组,且Bw2组高于Cw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w3与Bw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Cw3组(P值均小于0.05)。相同方法组间比较,Wagner2级各组均高于Wagner3级,且有统计学意义(Aw2>Aw3;Bw2>Bw3;Cw2>Cw3,P<0.05)。3细菌清除率:Aw2组高于Bw2组,且Bw2组高于Cw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w3组高于Bw3组,且Bw3组高于Cw3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方法组间比较,Aw2与Aw3,Bw2与Bw3无统计学差异(Aw2=Aw3;Bw2=Bw3;P>0.05),Cw2高于Cw3(P<0.05)。4创面局部组织氧分压:Aw2与Aw3两组间无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治疗前以及其余各组(P值均小于0.05),Bw2、Cw2、Bw3、Cw3与治疗前以及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5创面组织LDH和SDH活性:Aw2、Aw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创面组织LDH活性降低、SDH活性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其余各组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1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实施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及外用胰岛素治疗,与单纯负压封闭治疗以及生理盐水冲洗治疗相比,能有效促进糖尿病足Wagner2级创面愈合及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并有效抑制细菌繁殖。2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实施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及外用胰岛素治疗,与单纯负压封闭治疗以及生理盐水冲洗治疗相比,对有效促进糖尿病足Wagner3级创面愈合及肉芽组织生长无明显优势。3不同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最适治疗方法明显不同,糖尿病足个体化治疗需进一步细化,并针对不同创面给予其适应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