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清氯离子水平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ou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入院时不同血清氯离子水平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研究血清钠离子和血清氯离子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44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氯离子水平以三分位法分为<103mmol/L组(n=123),103-105mmol/L组(n=101),>105mmol/L组(n=120)三组,分析三组患者基线资料,经过中位数522天随访后,对三组患者进行Kaplan-Meier分析,以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为主要终点构建COX回归分析模型,采用Pearson检验对血清钠离子和血清氯离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血清钠离子和血清氯离子对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事件判别的能力。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全因死亡事件106例(30.8%),与103-105mmol/L组(21.8%)和>105mmol/L组(20%)相比,<103mmol/L组全因死亡发生率(48.8%)明显升高。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较低的血清钠离子(HR=0.948,95%CI:0.906-0.992,P<0.05)和较低的血清氯离子(HR=0.93,95%CI:0.896-0.966,P<0.05)均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相关,但在包括年龄、糖尿病史、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红蛋白、血清氯离子、血清钠离子、血清钾离子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中,入院时血清氯离子降低仍与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相关(HR=0.908,95%CI:0.859-0.961,P<0.05),但较低的血清钠离子与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发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钠离子与血清氯离子之间为中度相关(r=0.682,P<0.05)。血清钠离子和血清氯离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钠离子的敏感度为0.761,特异度为0.387,曲线下面积为0.584,最佳临界值为137.5。氯离子的敏感度为0.735,特异度为0.566,曲线下面积为0.649,最佳临界值为102.5。结果提示血清氯离子较血清钠离子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判别能力更强。结论1血清氯离子相比于血清钠离子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别能力更强。2血清氯离子水平降低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氯离子与血清钠离子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呈中度相关性。图3幅;表2个;参163篇。
其他文献
反作用控制系统(RCS)被广泛应用在各类飞行器姿态和轨道控制中,其控制力来源于侧向喷流产生的反作用力。当飞行器处于稀薄大气环境中时,侧喷干扰流场中稀薄多尺度效应不可忽
在航空工业中,随着飞机飞行速度的提高,气动加热现象使得发动机进气量减少,阻碍了发动机功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降低进气温度,提高进气量对实现飞机高超声速飞行以及高机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开孔金属泡沫孔隙率高、对气流扰动大、换热比表面积高、抗震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所形成的紧凑式泡沫金属换热器具有低压阻、大热流通量、结构紧凑、轻量化等优点,能够以较小的压力损失获得较高的换热效率,是实现发动机进气预冷却的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虾青素(Astaxanthin,AST)对F344大鼠食管癌食管黏膜组织癌变情况、肺组织异常变化及食管黏膜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ST是否调节PPARγ蛋白分子,
艾滋病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传染性疾病,HIV-1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截止目前,美国FDA已通过30个抗艾滋病化学实体分子的上市申请。近年来,鸡尾酒疗法(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组织学亚型表现为腺癌的最为常见。近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全球
原子自发辐射特性在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光信息存储、光通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原子自发辐射行为的研究备受瞩目。原子的自发辐射是处于高能级的原子在没有外来
论文研究对象多螺旋桨组合浮空器具有低速、非线性、强耦合性、时变性等特点,使得其定点控制特性与其他飞行器不同。考虑建立浮空器的LPV模型,以调度参数来体现系统的时变性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检测终末期肾病(ESRD)腹膜透析患者脑神经元自发活动,观察ESRD患者脑功能变化特点,以及与神经心理测试和临床资料的关系。材料及
目的:斑点状的POZ结构域蛋白(SPOP)作为E3泛素连接酶的底物识别器,在许多癌症起着重要作用。前期实验数据表明SPOP在绒毛膜癌中发挥着抑癌的作用,但SPOP调控绒毛癌膜的具体机
为了研究出触发更加可靠、吸能更高效并具有结构功能的抗冲击吸能器,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复合材料管向内翻转、压溃来吸收冲击能量的吸能器方案。吸能器由复合材料管和两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