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入院时不同血清氯离子水平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研究血清钠离子和血清氯离子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44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氯离子水平以三分位法分为<103mmol/L组(n=123),103-105mmol/L组(n=101),>105mmol/L组(n=120)三组,分析三组患者基线资料,经过中位数522天随访后,对三组患者进行Kaplan-Meier分析,以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为主要终点构建COX回归分析模型,采用Pearson检验对血清钠离子和血清氯离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血清钠离子和血清氯离子对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事件判别的能力。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全因死亡事件106例(30.8%),与103-105mmol/L组(21.8%)和>105mmol/L组(20%)相比,<103mmol/L组全因死亡发生率(48.8%)明显升高。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较低的血清钠离子(HR=0.948,95%CI:0.906-0.992,P<0.05)和较低的血清氯离子(HR=0.93,95%CI:0.896-0.966,P<0.05)均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相关,但在包括年龄、糖尿病史、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红蛋白、血清氯离子、血清钠离子、血清钾离子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中,入院时血清氯离子降低仍与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相关(HR=0.908,95%CI:0.859-0.961,P<0.05),但较低的血清钠离子与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发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钠离子与血清氯离子之间为中度相关(r=0.682,P<0.05)。血清钠离子和血清氯离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钠离子的敏感度为0.761,特异度为0.387,曲线下面积为0.584,最佳临界值为137.5。氯离子的敏感度为0.735,特异度为0.566,曲线下面积为0.649,最佳临界值为102.5。结果提示血清氯离子较血清钠离子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判别能力更强。结论1血清氯离子相比于血清钠离子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别能力更强。2血清氯离子水平降低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氯离子与血清钠离子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呈中度相关性。图3幅;表2个;参16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