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耕地生态价值补偿测算及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jack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和其它生物健康的重要保证。但耕地的生态价值一直被当作外部价值,导致耕地资源的比较效益低下,为非农化提供了潜在条件。而从区域角度来看,耕地保护任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对等,进一步加大了人地矛盾,引发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为让耕地外部性效益内在化,让耕地生态补偿能成为促进区域间公平发展,实现利益均衡的重要杠杆,论文尝试性地测算区域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并构建运行机制。论文在肯定已有的区域生态补偿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也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以区域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生态资本理论为支撑,从补偿原则、主体界定、补偿方式及模式四方面构建了生态价值补偿的理论框架,明确了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及行为特征。论文还以区域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提供为依据,以耕地生态超载指数为区域耕地生态服务价值转移的测度,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测算区域耕地生态价值补偿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测算江苏省13个地级市支付/获得补偿的金额。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生态总体上处于盈余状态,其中苏南地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难以满足本地区生态承载需求,应通过支付耕地生态补偿费以补偿自身的不足;苏中和苏北地区则相反,是耕地生态服务价值输出区,理应获得耕地生态补偿。同时,论文构建了基于补偿基金委员会的区域间财政横向转移支付的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确保补偿到位。论文以行政区域为研究单位,完成了生态效益受益区对生态效益输出区的价值补偿及补偿机制,在现行空间管制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具有普适意义;区域耕地生态价值补偿框架及运行机制的构建,进一步丰富了区域生态补偿理论,可为国家和地区在国有和类似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模式构建、补偿测算方法及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因为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和谐社会是团结友爱、互帮互
面对高度复杂且日趋常态化的公共危机情境,需要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设计、选择和运用适配的政策工具加以因应。基于治理逻辑框架下的公共危机治理的政策工具型构,横向上可
<正>北京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建于1965年。学校拥有多功能厅、图书馆、各类专业教室、室内柔道馆等硬件设施和较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建设,学校已
期刊
<正>"多大的资金可以做庄?"集团式数十亿庞大资金运作一只股票或一个板块在A股市场屡见不鲜。手持千把万的大户在小盘股中,通过技术型操盘玩高抛低吸的也天天有迹可寻。资金
期刊
<正>网络文化是个涵盖极广的概念,可供研究的领域也非常广泛。相对于网络文化的本体论探讨来说,网络文化的当下性现象尤其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网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期刊
<正>本文在阐述思维地图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思维地图的应用特点,并通过国外的教学案例加以阐释,为国内应用思维地图提供依据,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使用可视化工具,从而高效
在公共服务理念的推动下,新加坡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反映了国外公共服务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加坡的政府机构及公务员体系,然后分析了新加坡的政府改革和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实质是金融结构的优化以及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自戈德史密斯之后,金融结构理论业已成为现代金融领域的前沿问题,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