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先秦占五分之二。这期间,包括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为实用而连续发生的书体演进,美与美的创造也不断地更替、丰富、发展、完善,从而可以看出人们有意识地在追求字体的审美风格特征。金文书法以其年代久远,大都锈蚀残泐,形成所谓“金石气”,其实质是自然再造的残缺美和古朴美。对他的赏悦,主要来自后人的审美移情,而它却不代表作品的真实。金文是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就目前资料可以断定,青铜器铭文始于殷商中后期,而且字形生动活泼,富有天趣;至西周早期,其金文亦较多地保留了商代金文的特点,字形各尽其态,潇洒自如;发展至西周中后期达到了鼎盛时期,此时的特点为铭文较长,布局趋于秩序化,规范化,后人多取法。然而笔者认为,在金文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正是它的早期形态而非鼎盛时期所具有的天真烂漫、错落奇崛、无拘无束的构成特质,具有着更高的艺术价值。正是由于这个时期先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性和秩序感,多随字形大小排列,一任自然,很少有整齐划一的感觉,反而使得字形朴茂自然,一派天机。战国金文则渐渐衰退,前后历时近一千年。书体不断演进,两周铭文的艺术特色较为强烈,也更加丰富而多样,金文书法艺术演变的风格特征比殷商也更明显,随着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书写简化对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原始仿形的改造,规范的社会性需求开始显现出来,以大篆的形成为标志,较早地实现了书法审美的自觉。本文主要应用观察、分析、想象和对比的方法,对殷商、西周和东周三个时期的金文书法风格特征进行了阐述。通过不同时期金文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了商周金文书法构成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的把金文书法的美运用到现代书法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