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S蛋白酶体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制性衰老进程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aronlo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hBMSCs)的复制性衰老进程以及衰老进程中hBMSCs的生物学特征变化,探讨20S蛋白酶体在hBMSCs复制性衰老进程中的调控作用,从而揭示hBMSCs复制性衰老的机制,以期为hB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BMSCs,依据传代次数将细胞分为早期组(1-3代)、中期组(7-9代)和晚期组(12-14代):(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形态特征,β-半乳糖苷酶染色鉴定细胞衰老进程,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和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20S蛋白酶体在hBMSCs复制性衰老进程中的表达变化。(3)将10μM蛋白酶体特异性抑制剂MG132作用于早期hBMSCs,每日作用2h,反复刺激4d,随后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衰老标志物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变化,并应用MTT比色法和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蛋白酶体抑制剂对早期h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1)早期hBMSCs胞体较小、核仁清晰,细胞呈梭形,似成纤维细胞样外形。伴随体外传代次数增多hBMSCs胞体变大、突起增多,细胞折光度降低,胞浆内出现许多细小颗粒,细胞粘附能力增加,生长速度减慢。衰老标志物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显示,早期、中期和晚期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9%±7%,54%±8%,90%±8%,三组之间比较p<0.05,提示体外培养的hBMSCs存在复制性衰老。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培养阶段hBMSCs细胞活力早期组OD值为0.61±0.04,中期组为0.53±0.05,晚期组为0.37±0.03,三组之间比较p<0.05,表明在复制性衰老进程中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同时BrdU掺入实验结果也表明晚期组细胞BrdU阳性率(8%±2%)较早期组(73%±11%)显著降低,且p<0.05,进一步表明在复制性衰老进程中hBMSCs增殖活力降低。(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BMSCs表达20S蛋白酶体,早期组与中期组20S蛋白酶体阳性率为100%,然而晚期细胞20S蛋白酶体表达水平降低,其阳性率降至31%,提示蛋白酶体活性降低可能与hBMSCs复制性衰老有关。(3)早期hBMSCs经MG132作用后β-半乳糖苷酶染色增强,β-半乳糖苷酶阳性率达87%±13.2%,较DMSO组(对照组)(19%±6.8%)明显升高,且p<0.05,MTT检测结果证实MG132组OD值(0.36±0.06)较DMSO组(0.47±0.08)显著降低,且p<0.05,并且Brdu掺入实验也显示MG132组Brdu阳性率(7%±2%)较对照组(54%±4%)明显降低,且p<0.05,表明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诱导早期hBMSCs出现衰老细胞的表型,进一步说明蛋白酶体活性降低与hBMSCs复制性衰老有关。结论:(1)体外培养的hBMSCs存在复制性衰老;(2)20S蛋白酶体在hBMSCs复制性衰老进程中表达水平降低。(3)应用蛋白酶体特异性抑制剂可诱导hBMSCs呈现衰老细胞的表型,提示蛋白酶体活性降低可能是导致hBMSCs衰老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通过一个主试验和多点表证示范研究甘蔗施用糖厂酒精废液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糖厂酒精废液中的养分对甘蔗有一定的增产增糖作用,但是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地膜覆盖比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