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一体化促使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呈现多元化和宽领域趋势。近年来,中国在电力、通讯、交通等领域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日趋频繁。国际招投标活动作为跨国贸易的主要合作模式,须以英文编制的招投标文件为依据,因此招投标文件翻译质量的高低对于跨国贸易能否顺利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受本次招标项目委托方及翻译公司的委托,参与了电力行业招标文件《主降压变电所技术规范》的翻译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整理总结出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主降压变电所技术规范》属于科技类实用文体,主要介绍了建造主降压变电所(MRS)和与该变电所相关的电力设备工程的内容、要求、服务范围以及设备供应、安装、调试及试运行范围等招标要求。该技术规范包括政策类的表达型文本和技术类的信息型文本,通过对此文本特点的分析,笔者以翻译模因论为理论工具并结合具体译例探讨了《主降压变电所技术规范》的具体翻译策略。翻译模因论将翻译转化过程分为两种:一种是实现源语信息至目标语信息的等值或等效复制传播的模因基因型;一种是模因变体后的非对等复制传播的模因表现型,该翻译报告即从这两个层面出发,结合具体译例阐释该理论对本技术规范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包含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翻译任务描述,包括翻译任务背景、翻译文本介绍及委托方要求;第二章为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阶段、翻译实施阶段和译后审校阶段这三个方面;第三章为翻译案例分析,笔者分别从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这两个视点剖析该理论对于本次翻译实践项目的指导意义;第四章为翻译实践总结,包括分析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翻译实践的现实意义及对今后翻译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