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巴蜀视野下的四川小城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say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演进赋予小城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中国近现代时期社会的剧变,小城介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独特性被彰显出来,一大批出身小城的中国现代作家,身负小城镇印记,在都市与乡村的夹缝中回望和审视故乡小城,将小城置于启蒙和民族战争的时代洪流中,营造出小城独有的社会文化氛围。与都市和乡村相比,小城社会中介性和包容性,使其更集中也更具代表性地展现了时代的、民族的、社会的、作家的、文化的种种特性,进而成为我们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和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独特窗口。小城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在于,它解决了都市文学与乡土文学、城市题材小说与农村题材小说“二分法”理论研究解释不了或交错矛盾的两难问题,因而也使得这一发现与研究,可以促进我们对于现代小说探索作新思维的尝试。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将现代文学巴蜀作家视野下的四川小城纳入研究视野,在小城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下,试图对四川边地文化影响下的小城进行个案研究。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开篇经由对小城风光、小城场景和小城地标性物质存在的梳理,搭建出“文学中的小城”。空间视阈下四川小城的文学投射,是作家主观情感、创作理想融入小城风光、小城典型场景的结果,作为小城重要物质构成的小城街道、茶馆酒店等是小城社会公共文化机制的重要一环。第二部分将小城放置到时代视阈下,探讨辛亥革命前夕直到抗战全面爆发时期,四川小城的社会变迁。辛亥革命前夕小城社会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现代与传统的较量;辛亥革命以后到抗战爆发这一时期内,小城社会经历的却是“五四”启蒙思想的冲击和衰退,主要表现为小城各阶层面对小城社会的新变所做出的选择与妥协,昭示了启蒙主义在四川的命运;抗战时期的四川小城,从边缘上升到中心,战时新事物的大量出现使沉浸在中世纪的小城人惊醒过来,开始关注重大社会问题,然而新事物的作用仅停留在检验历史经验的韧度上,四川小城那种“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的韧劲和惰性不曾动摇,抗战大后方的特殊境况,带来的仅仅是小城社会人和事物变异扭曲。第三部分侧重论述小城女性、小城知识分子、小城兵匪这三类四川小城中的人物系列,他们非现代都市人,接受现代思想的程度有限,因而对理想的追求仅限于生活层面的满足,没有崇高的时代革命精神;与愚昧麻木的乡村人相比,他们直面生活,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又是一种个体意识和生命力的彰显。这些个性特征鲜明而复杂的“小城之子”是小城社会的特产,它们的存在丰富了现代文学史的人物画廊。
其他文献
<正>基本原则(一)资源共享原则(二)开放性原则(三)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内容云南省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工程,按照"2纵3横"的布局实施,即建设1平台、1体系和1个省级运营中
通过猫、大白鼠及小白鼠腹腔注射神仙果浸剂,証实了神仙果有强大的中枢兴奋作用。利用蛙大白鼠中枢神經系統不同水平横断及家兔胚胎的实驗,初步确定神仙果中枢兴奋作用的部位
目的:通过比较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和简化调强放疗(s IMRT)技术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适形度,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以及实施治疗的机器跳数,对比
比较了几种提纯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McAb E5腹水的提纯效果,证实辛酸—硫酸铵法最好,抗体活性的回收率可高达100%。经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后,只出现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
张炜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在其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守望乡村是其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张炜看来这样做是为了给自己的出生地(一个海滨小村)赢得尊严和权利,为此,他不断地向人们
世界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城市交通拥挤的现象,并随着城市的发展愈来愈严重。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由供需矛盾不平衡所致,即为快速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较为广泛,在煤矿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煤炭储藏地的地貌特征进行总图设计布置。山区地形地貌多样且地质条件复杂,外部交通条件不够便利,因而在规划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多处论及"资化源"与"取化源",说明了五脏六腑生理上息息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亦可相互调节,故对脏腑不足之证采用资助生化之源的方法,此举既丰富了
要解决保密增强中的防主动攻击的问题 ,就必须对公共信道上的通信内容进行认证 .文中提出并分析了一种新的用纠错码构造认证码的方法 ,这种认证码构造简单且对域 GF (q)上的
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带来了一定便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既有居住建筑就会存在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居住体验,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本文针对既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