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占他人房屋后出租行为的定性分析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a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投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其中就包括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房屋空置率明显偏高,让不法分子乘机利用空置的房屋实施违法行为。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窃占他人房屋后出租的现象便是其中之一。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行为的认定却呈现相当混乱的现象,表现在对该行为是否属于犯罪的犹豫,以及对该行为定性的犹豫。笔者透过一起窃占他人房屋后出租的典型案例,结合刑法理论,对窃占他人房屋后出租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无罪的结论,并对该类行为的处理对策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的写作包括四个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案情简介。以张某窃占王某房屋并出租一案为起点,对如何处理张某的行为出现的分歧意见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四种观点,一是认为张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成立条件,即认为不动产可以作为盗窃罪的对象;二是认为张某的行为符合三角诈骗的行为结构,应以诈骗罪定罪量刑;三是认为张某的行为符合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行为人撬开他人房屋的行为应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定罪量刑;四是认为张某的行为无罪,应以民事法律规范处理。第二部分是本案相关问题的刑法法理分析。针对本案中不同观点中的争议焦点展开法理分析,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无权处分、不当得利与财产犯罪的关系;二是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否包括不动产,使用盗窃行为是否具有可罚性;三是对三角诈骗的认定以及对三角诈骗的范围进行限定;四是对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法益及其构成要件展开分析。第三部分是本案的分析与结论。根据刑法法理,得出本案结论。首先,不动产不能作为盗窃罪的对象,并且使用盗窃行为不构成盗窃罪。因此,张某窃占王某房屋并出租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其次,租客与房屋所有权人王某互不认识,难以认为其具有处分被害人王某财产的权利。因此,张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然后,张某窃占的房屋为无人居住,处于空置状态下的房屋,其窃占行为并未对王某的安宁权或人身、民主权利造成损害。因此,张某的行为不构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最后,张某的行为不符合相关犯罪的犯罪构成,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但其应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第四部分是本案的启示。通过本案得出启示包括:一是处理刑民关系时坚持刑民并行原则,二是处理刑行关系是注重相互补充作用;二是根据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处理不动产犯罪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设立窃占不动产罪的构想。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骼肌肉老化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综合征,其特点主要包括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功能减
受宗法制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传统社会中,个人的生长与生活需要依托家族力量,家族的兴盛与壮大同样离不开族内成员的努力,也离不开家族教育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