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澜沧江小湾水电站是我国又一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最大坝高295m。坝基岩体结构是在建造基础上,经构造改造、浅表生作用以及在开挖卸荷松弛改造作用而逐步形成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系列的室内试验、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测量和描述,以评价结构面发育机制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为中心,研究了坝基岩体浅表生改造作用及开挖卸荷松弛特征等,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建立了对坝基岩石强度及变形特性的认识:坝基岩石密度、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都较大,泊松比较小,属于坚硬-极坚硬岩石;其抗拉强度不高;电镜显微下可见晶体发育较多微细的孔洞;坝基岩石受力破坏过程的声发射事件率在不同应力水平的变化很大,开始出现明显声发射的应力量级在6~12Mpa;表明开挖面附近完整岩体初始损伤明显。(2)从微观入手,本文运用扫描电镜(SEM),对坝基岩石在各种受力条件下的岩石破裂断口进行扫描试验,并对现场结构面薄片进行扫描,确定了坝基岩石微观破坏机制分为脆性拉破坏和脆性剪破坏两大类。并得到其典型断口微观形貌图谱。(3)通过现场葱皮现象结构面薄片电镜扫描对比分析,得出其微观断裂机制既有剪破裂(shear failure),也出现了拉破裂特征,且以拉破裂为主,只是部位不同。现场结构面薄片微观形貌对比分析,得出了其呈现出的微观形貌为河流状花样、根状花样等,充分说明缓倾角结构面以脆性拉裂破坏为主体的微观破坏机理。(4)分析了坝基岩体开挖的卸荷松弛现象,包括:沿已有裂隙张开、错动和扩展、葱皮现象、板裂现象、差异回弹和蠕滑以及岩爆现象五种。并根据开挖卸荷松弛程度将小湾坝基岩体分为三个带,即全卸荷松弛带,强卸荷松弛带和弱卸荷松弛带。(5)综合现场调查、物探测试和坝肩槽开挖卸荷松弛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小湾坝基岩体的卸荷松弛机理,并阐述了小湾河谷低高程坝基岩体卸荷松弛分带特征。(6)通过大量精细测量和统计分析,确定了拱肩槽及河床部位岩体中缓倾角结构面的特征、发育分布及连通率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