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以河南省警察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n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警察现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些压力的作用下,警察职业倦怠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警察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警察队伍形象、执法能力甚至导致执法失误。因此对警察职业倦怠进行干预是建设新时代警察队伍的重要举措。目前,对警察职业倦怠进行干预的措施和方法很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的干预会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考察警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总体表现及差异,探讨警察群体的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关系,深入分析影响警察职业倦怠的因素,特别是自我效能感对警察职业倦怠的潜在影响,提出缓解警察职业倦怠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执法水平和管理能力。   本研究根据河南省警务部门的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针对河南省1500名警察进行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   1.河南省警察职业倦怠的程度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情感耗竭程度中等偏高,人格解体程度较低,成就感降低中等偏高。   2.河南省警察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   3.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在警龄和警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在警种上存在显著差异,成就感降低维度不存在警种差异。学历与加班情况对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4.自我效能感在不同警龄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警衔和警种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学历与加班情况对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5.职业倦怠各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6.自我效能感和加班情况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对情感耗竭的回归分析中发现,加班情况对情感耗竭的预测作用最大;在对人格解体的回归分析中,各个因素的解释力度都不是很大。对成就感降低的回归分析中发现,自我效能感对成就感降低预测作用最大。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此期间,民办高校数量迅猛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普及,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学模式,对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渐渐退出城市舞台,数量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日益成长为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然而,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他们也给社
在教师队伍素备受重视的当下,领域教学知识(PCK)被认为是教师最应具备的知识。它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处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地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以往研
期刊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民办高校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增长点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