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伦理思想曲折多变,但其核心观念的确定却是在西汉时期。桓宽整理盐铁会议记录而写成的名著《盐铁论》,正反映了汉代社会两种经济伦理思想的争鸣,这种经济伦理思想影响了整个传统社会的制度变迁,特别是法家和儒家关于官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利弊之争,具有重要的经济伦理学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历史观对《盐铁论》所反映的西汉经济伦理思想作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分四章介绍了研究思路和内容。第一章主要研究了盐铁会议的历史背景及其会议目的,梳理了西汉社会问题的来龙去脉。介绍了西汉社会由“文景之治”到“武帝更化”的转变过程,阐述了西汉时期的民族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汉武帝的对外扩张行动,由汉武帝的“轮台罪己”和遗留问题引出盐铁会议的召开及其关于新经济政策利弊的讨论,说明了西汉后期的时代课题和全国关注的矛盾焦点,证实了盐铁会议争论问题的必然性。从而为阐述本文主旨做出有益的史实铺垫。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贤良文学的经济伦理思想之结构中的崇本抑末论、民营经济论、贵义贱利论、无为论、黜奢崇俭论、富民论,御史大夫的经济伦理思想之结构中的本末并重论、官营经济论、功利论、有为论、等级消费论、富国论,探寻后得知,政治统治为先导和哲学理论为基础,是两种经济伦理思想的时代根源,从而说明西汉经济伦理思想斗争的广泛性与深刻性。第三章论述了《盐铁论》中御史大夫和文学贤良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得失,以及这两种经济伦理思想对两汉和整个传统社会的历史影响。主要分析了西汉时期官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利弊,说明封建社会的官营经济传统、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基本政治制度的传统以及儒家哲学在意识形态中强控制的传统的根深蒂固。第四章主要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论述了西汉经济伦理思想的当代意义,辩证分析了官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作用,探讨了经济伦理与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经济伦理与意识形态和谐共处的结论。总之,本文试图从经济伦理思想史的角度分析汉代社会结构的内部逻辑,对工商经济、官僚政治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说明,探讨了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根源和时代意蕴。最后,联系官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现实状况,得出优先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民主政治和个体自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