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硅体碳(PhytOC)是除土壤中有机无机复合体、木炭等外的最稳定而安全的碳的形态,在土壤中可稳定的存在千年至万年,且不参与大气碳循环,是储存在土壤中的一个稳定而安全的碳汇,目前植硅体碳汇已经成为全球碳汇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以江苏句容市不同林龄(17a、26a、65a)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为研究对象,采集麻栎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叶层和土壤层样品,测定样品有效硅、植硅体、植硅体碳等含量,并估算麻栎林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植硅体碳储量以及乔木层的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以期为我国北亚热带栎林生态系统植硅体碳汇功能及其碳循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乔木层不同器官的有效硅含量为15.19350.82mg·kg-1,大小顺序为细根>大根>粗根>枝>叶>根桩>皮>干;植硅体含量为1.1143.38g·kg-1,大小顺序为细根>大根>干>叶>粗根>根桩>皮>枝;植硅体碳含量为0.110.40g·kg-1,大小顺序为叶>大根=细根>干>皮>粗根>根桩=枝。本文明确了麻栎林乔木层不同器官的植硅体碳等含量,且不同器官的不同指标均有一定差异,因此在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硅体碳储量、植硅体碳封存速率时,不能把某一器官的指标含量作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含量。(2)土壤有效硅含量为45.74153.32mg·kg-1,植硅体含量为7.108.23g·kg-1,植硅体碳含量为0.0880.287g·kg-1。本文明确了麻栎林土壤层的植硅体碳等含量,且土壤各层植硅体碳含量占有机碳的比例为0.361.49%,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植硅体碳较其他形式的碳更稳定。(3)不同林龄麻栎林植硅体碳储量表现为中龄林(1482.72kg·hm-2)>成熟林(1183.75kg·hm-2)>幼龄林(1174.85kg·hm-2)。其中,麻栎林乔木层植硅体碳储量为5.1628.09kg·hm-2,占林分总植硅体碳储量的比例为0.4392.373%;土壤植硅体碳储量为1166.511462.93kg·hm-2,占比在97%以上;灌木层、草本层、枯落叶层植硅体碳储量分别为0.070.29kg·hm-2,1.331.69kg·hm-2,1.742.25kg·hm-2,灌草层以及枯落叶层占比较小,在0.15%以下。因此,土壤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主要碳库,也是植硅体碳储量的主要储存场所。(4)不同林龄麻栎林乔木层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为2.9412.47kg-e-CO2·hm-2·a-1。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栎类面积(1610.3万hm2),并以不同林龄麻栎乔木层植硅体碳封存速率的平均值8.20kg-e-CO2·hm-2·a-1估算,则中国栎林乔木层每年的植硅体碳封存量为1.32×105tCO2,大约可以抵消5.04×104t标准煤燃烧所排放的CO2,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