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流域植物气候生产力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5105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江流域作为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结构、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物种的多样独特性,但却一直被忽视,科学界对这一地域的研究也甚少。这次以国家重点发展广西为契机,本研究对左江流域环境进行了遥感监测,从而促进左江流域经济发展而至广西经济发展,建设好北部湾经济区,为进一步的西部大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在对国内外遥感监测研究的进展、研究内容、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左江流域生态系统特点及存在问题,集成多源遥感信息,开展了左江流域生态与生产力监测技术的探索研究。主要工作包括:采用Landsat TM影像和MODIS影像为信息源,以左江流域为试验区,开展遥感地物分类监测方法研究和遥感解译分析;采用MODIS NDVI时序数据为主要数据,开展左江流域的地物分类方法研究;利用CASA模型、MODIS遥感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相结合方法,对位于左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定量估测;以2004-2008年MODIS13Q1数据为信息源,研究了针对MODIS时序数据的精化方法,包括降云和去噪处理的有效方法,再次基础上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等分解方法,对左江流域植被覆盖趋势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得到的成果有:(1)在对比分析了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决策树分类法和人工智能神经元网络方法等多种方法后,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左江流域地物类别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到左江流域地物类别的空间布局。(2)利用以过程分析为基础的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多时相MODIS数据、气象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在综合考虑植被光合作用、温度、辐射、水分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的最大光利用率的差异基础上,对地处左江流域地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进行遥感定量估测。左江流域上游地区2008年净初级生产力随季节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相特征,全年中冬季(12月-2月)植被NPP值是最低的,在南部林区和西北部地区的植被NPP月平均水平不足100 gC.m2.M-1,这一时段的NPP均值占全年NPP均值的0.78%,从4月份到10月份的整个左江流域上游地区的NPP均值是最大的,约占全年的85.39%。(3)以2004~2008年MODIS13Q1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S-G滤波方法、研究了针对NDVI时序数据的精化问题,包括降云及去噪处理的有效方法提取植被指数EVI的有效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变化矢量法、线性倾向估计法等,对左江流域的植被覆被变化强度、趋势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空间地域上分析,左江流域覆盖8个县区,其中EVI植被指数变化最大的是上思,EVI植被指数矢量变化斜率最小值为-18.30,最大值为28.30,说明上思地区植被生长状况地域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植被生长比较平稳。EVI植被指数变化最小的为龙州,最小值为-10.33,最大值为18.72,龙州县内植被生长变化比较均衡。
其他文献
流速系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溢流面上的能量损失,决定了反弧鼻坎上平均流速的大小,从而影响着水舌挑距的计算结果。以淹没射流的观点估算窄缝挑坎理论挑距,其结果和实际运行情况基
一、地方志与文化的历史渊源在我国,地方志已有2000多年历史。过去,地方志是朝廷和地方官员们了解、掌握地情的重要渠道,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今天的地方志,不仪
期刊
目的:本研究选取归经主要在脾胃大肠且临床实践中对肾脏疾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大黄和黄芪,通过研究大黄、黄芪和大黄-黄芪不同剂量配伍对慢性肾衰大鼠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千米级跨径斜拉桥的建设日益增多,因此斜拉索长度也达到500米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斜拉索各类阻尼器的相对安装位置越来越无法保证,因而其减振性能也需提升。因此,如何更有效的抑制斜拉索的振动,尤其是超长索的振动,以保证斜拉桥在设计和运营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调谐惯质电磁阻尼器(TIMED),其具有更高的阻尼性能,在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