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分为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两个部分。临床部分通过对比夹脊电针与电针常规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差异,优化LDH的针刺治疗方案。实验部分通过构建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观察夹脊电针对兔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decorin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夹脊电针延缓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观察: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LDH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夹脊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常规穴组),每组各30例。研究过程中每组各剔除1例患者,实际每组各完成29例。两组患者每天均给予电针治疗1次,连续6次为1疗程,间隔1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通过改良版本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治疗结束后通过改良版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实验研究: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4个组别,每组各10只。正常组给予正常喂养,不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实验兔在L4、L5椎体间平行穿入两根K线针,不予椎体间加压,不做治疗;模型组在L4、L5椎体间穿针的基础上施以自制轴向加压造模器加压,不做治疗;电针组在成功造模的基础上,施以电针治疗。各组实验兔在第28天及第56天两个不同的时间取出腰椎间盘组织,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中decorin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1临床观察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研究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各时间点decorin含量相差很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第28天、第56天及电针组的第28天decorin表达较正常组第28天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第28天、第56天及电针组的第28天decorin表达较假手术组第28天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第56天decorin含量较本组第28天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第56天decorin含量与本组第28天时及模型组第56天时相比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夹脊电针组和电针常规穴都能有效改善LDH患者的不适症状,降低腰腿疼痛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但夹脊电针方法效果更好,可以作为LDH的针刺优选方案进行推广。2轴向加压是诱导兔腰椎间盘退变继而影响细胞外基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decorin参与了腰椎间盘退变的进程,并随着腰椎间盘的退变的发生而表达下调;夹脊电针治疗可以使兔退变椎间盘组织中decorin的蛋白表达上调,通过纠正基质降解与合成代谢之间的失衡来达到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