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范围内裂缝性油气藏探明数量的不断增加,裂缝研究已成为当前石油地质领域的热点问题。而与此同时,由于裂缝自身特有的复杂性,又导致其成为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定边-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采用包括野外露头裂缝调查与描述、钻井岩心裂缝观察与描述、井壁电、声成像测井裂缝识别与表征、常规测井裂缝识别与评价在内的多学科多种技术手段协同进行的方式,开展了构造裂缝的识别与定性、定量描述研究,基本搞清了研究区延长组构造裂缝的各种发育特征,包括裂缝的地质成因类型、力学性质、产状、尺寸(规模)、密度、宽度、孔渗性质以及纵向发育模式等。在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构造裂缝研究过程中,特别引入了分形几何学领域最为成熟的RS分析(即变尺度分析)技术,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井壁成像测井资料及钻井岩心相对缺乏的井段或地区较好地判别裂缝的发育程度。
采用离散裂缝网络(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模型对裂缝进行随机性建模是目前最新的定量化裂缝描述技术,其中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能更加逼近地下裂缝的真实存在状态,而随机模拟方法的应用,则既能满足已知裂缝信息的统计学特征,同时又可充分体现裂缝分布具有随机性的客观事实。本次论文选择了研究区内的“寨子山区块”作为重点解剖对象,对其延长组长6段的构造裂缝系统进行了DFN模型裂缝随机建模研究。其结果表明,通过此项技术建立的裂缝几何模型能直观地显示地下裂缝在三维空间上的发育特征,而在其基础上计算的裂缝参数模型,则可以有效地定量描述各种裂缝参数的三维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揭示裂缝对储层孔、渗性能的改善作用。同时,这也为裂缝及其参数的三维定量化描述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