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衍生细胞综合糖基化谱图 ——以HEK293为模式细胞的糖链预测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gze263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类与核酸、蛋白质、脂质并称为四大生物大分子。人体内糖基化修饰广泛参与包括信号传导在内的各项生理活动。糖类物质的代谢与受精过程、细胞分化、组织发育、免疫作用、神经系统的形成和细胞癌变等生命现象息息相关。细胞糖链结构的探索研究对理解糖链相关的生物代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与蛋白质和核酸相比,糖链结构复杂多变,这为糖链结构的鉴定增加难度。虽然此前预测糖链结构的相关研究降低了糖链鉴定的难度。然而这些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目前对于糖链结构预测的研究只停留于评估特定的糖基化修饰通路,如N-糖基化,缺乏对于整个细胞内错综复杂的糖基化修饰的全局预测。此外这类研究并未应用于人体细胞的糖基化水平分析。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更简便的分析工具,用于人体细胞糖链结构系统性的预测研究。近年来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逐渐成熟,利用基因转录数据进行代谢水平的预测成为可能。为了解决糖链分析研究领域的难题,本研究以HEK293为模式细胞,整合转录信息到糖基化代谢通路,将糖基化过程可视化,并探索利用转录信息预测糖链结构的新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种简单易懂的糖基化代谢通路可视化工具,构建鸟瞰式的评估体系,综合预测人类衍生细胞中糖基化基因转录水平差异对糖链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基于最新的文献报道收录951个糖基化相关基因,根据糖基化基因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分为30类,并绘制19类糖基化代谢谱图。进一步开发并构建了自动化绘图网络工具。该工具整合糖基化基因表达谱到代谢通路图中,使用箭头样式表示相关基因参与糖基化反应的详细信息,实现对糖链代谢过程的可视化,直观描述具体糖链结构的合成潜力。利用该分析工具发现HEK293细胞糖基化代谢通路图中的糖链结构与已报道的细胞糖基化能力基本一致。(2)在HEK293细胞的质谱和凝集素染色鉴定中,证实HEK293细胞能够完成多种糖基化修饰。在末端修饰糖链表位的研究中,证实代谢通路上转录丰度过低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对糖链结构起到决定性作用。在O-糖合成途径相关的研究中发现预测结果高度拟合质谱鉴定的糖链结构种类,能够准确预测糖链合成的潜力。对人类衍生型细胞的糖基化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已报道的糖链鉴定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预测阈值TPM为1时,本研究的预测工具能够广泛应用于人类衍生型细胞的糖链预测工作。(3)本研究使用凝集素染色技术对40株N-糖链合成缺陷的敲除细胞系组成的细胞库进行检测,证实凝集素染色分析能够捕捉到敲除细胞表面糖链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表达高甘露糖型N-糖链的敲除细胞系表面的糖链表现出高度聚类,而且末端修饰结构中只有聚乳糖胺修饰异常上调。对其中7种具有代表性的N-糖合成相关基因缺陷型细胞系的质谱分析发现,生产高甘露糖型N-糖链的细胞系T-KO和MGAT1-KO的糖脂组分发生显著改变。通过对转录组数据的分析,发现T-KO中多个糖基化基因受到转录调控,并找到了T-KO细胞中表型发生改变的潜在原因: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CERS1)、透明质酸合成酶2基因(HAS2)、N-乙酰葡糖胺差向异构酶基因(RENBP)等转录水平显著上调。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使用瞬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验证了T-KO细胞中上述基因的转录上调。在随后的深入研究中发现,CERS1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增加了对应脂质底物的合成;HAS2的转录水平上调增强了细胞向胞外释放透明质酸的能力;RENBP转录水平的上调促进了Glc NAc转化为Man NAc的异构作用。结合T-KO细胞中N-糖链末端不能被修饰这一特征,本研究发现由于糖核苷酸底物UDP-Glc NAc不能被N-糖链利用而积累导致细胞压力。细胞通过适应性转录调控机制,上调HAS2、CERS1和RENBP等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改变糖核苷酸底物的消耗途径,降低细胞内UDPGlc NAc或Glc NAc含量。(4)本研究将人类蛋白质图谱(Human Protein Atlas,HPA)数据库中肝脏和小肠的转录组信息输入到糖基化代谢通路可视化工具中,证实了由于大量关键的糖基转移酶转录量低,糖基化过程受到限制。因此,肝脏细胞内O-糖种类较单一,以核心1结构及唾液酸修饰的结构为主。然而,在粘蛋白表达能力强的消化功能相关的器官小肠内,绝大多数糖基转移酶的高度表达是O-糖链结构种类丰富多样的主要原因。在37种人类组织器官O-糖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分析发现,在功能类似的器官中,如消化器官的转录模式趋近而聚类,揭示了O-糖链合成中关键糖基化酶蛋白的高度表达对消化道相关器官中O-糖链结构丰富度和复杂度的贡献。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The 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project,GTEx)中人类结肠样本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分析中,成功地预测出癌变过程中糖基化修饰水平的改变。本研究工作收录了涉及糖基化的基因,通过代谢谱图描绘人类细胞糖基化过程中的详细信息,证明了转录组信息能够用于糖链结构的预测。同时转录分析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细胞内受到转录调控的糖基化基因,对细胞内糖链组分发生的改变作出解释。此外本研究的网络工具可用于人类衍生型细胞的糖基化水平的预测,一方面揭示细胞分化过程中糖基化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从而形成与器官功能相适应的糖基化差异;另一方面能够预测如癌变等病理过程前后的糖链结构变化。这一研究有望在未来为疾病的治疗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迭代学习控制作为智能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工业过程中,它通过反复学习和纠错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完成轨迹跟踪任务。传统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往往只考虑时域范围静态迭代学习控制器的相关性能,导致算法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基于二维模型,考虑系统内部信号,构造和更新控制器,根据工程中被控对象具有明显频域特性的实际情况,在频域范围内设计迭代学习控制器,研究其收敛性能,以达到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预测控制由于其处理多变量和约束的能力,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可以考虑多样化经济指标,经济预测控制开始引起关注。但是,随着现代工业过程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建模难度增加、预测控制在线计算负荷增大以及地理分散,都给集中控制带来巨大挑战。分布式预测控制结构实现了将大型系统分割为多个子系统分别控制,并且通过网络通信兼顾整体系统的性能优化。但同时,其动态性能受到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一
对于结构复杂的多变量工业过程,找到合适的辨识算法获得数学模型,是过程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多变量系统维数高参数多,使得辨识算法的计算量大,减小算法计算量是多变量系统辨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有色噪声干扰下的多变量系统,结合辨识新技术提出了高效的耦合递推参数估计算法.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同时存在参数向量和参数矩阵的多变量方程误差自回归滑动平均系统,将其分解为多个只含有参数向量的单
双线性系统广泛存在于实际工业过程中,如流体热交换、核裂变等都可以用该类系统来描述.论文考虑实际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状态不可测、时延等,研究双线性状态空间系统的参数与状态联合估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双线性状态空间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借助系统的特殊结构,将其看作线性时变参数模型,基于Kalman滤波原理,推导了双线性系统的状态估计器.此外,通过极小化状态
近年来,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渗透到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生产和生活的多个领域,并即将因此而掀起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机器学习在现实中的成功的应用案例层出不穷。然而,在这些实际应用中,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某些方面的欠缺却越来越明显。由于已有的关于机器学习方法的研究主要关注其性能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可解释性,导致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由于可解释性的欠缺而在某些场景的应用受到
随着对非线性现象研究的日益深入,非线性模型的辨识问题日益凸显。双线性参数系统的模型特征是含有双线性项,由两个参数向量和一个信息矩阵的乘积组成。作为一种特殊的非线性系统,双线性参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非线性模型的灵活性和线性模型易控制的优点。因此研究这类系统的辨识方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迭代辨识方法是一类批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观测信息,从而有效改善辨识效果。本文研究双线性参数系统的迭代辨识方
骨质疏松患者在全球范围内约有2亿人,在常见病、多发病中位居第七。根据WHO的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将是继心血管疾病后第二大医疗问题。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预后监测,目前主要以骨密度(BMD)检测为诊断标准。骨密度只能静态的反应骨的形态,但是骨量的变化无法检测。鉴于骨代谢的动态监控一直以来缺乏精准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骨代谢生物标志物是近十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最近已发现有明确意义的骨代谢标志物有:骨钙素(B
本论文以近红外光响应的功能纳米材料合成为基础,构建了负载近红外响应荧光纳米材料和抗肿瘤药物的金属有机框架和金纳米棒二聚体,研究了二聚体在不同pH下的药物缓释,探究了二聚体结构在活体肿瘤模型中的多模态成像,实现了化学和光热对肿瘤的联合治疗;此外,还合成了具有近红外光响应的手性硒化铜铁纳米材料,探究了不同旋光活性手性硒化铜铁与淀粉样蛋白的亲和作用以及在光照作用下导致蛋白解聚的机制,实现了活体水平对纤维
机器人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是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和技术研发人员致力于开发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控制模式多样的机器人模块化关节。机器人模块化关节的核心技术是将伺服电机和减速器集成为结构紧凑的一体化模组。然而,现有机器人模块化关节中的电机和减速器仍为两个独立部件,且减速器通常采用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等机械减速器,机械齿轮接触式啮合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发热、噪声、精度下
随着交叉学科及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智能可穿戴产品不断涌现,兼顾舒适性与智能性的服装产品备受消费者喜爱,智能传感设备与纺织服装相结合可以极大化的发挥智能传感设备的导电性能及服装穿着的舒适性、质轻性等特点,使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一种日常化穿戴产品。可穿戴智能产品应用范围较广,适用于人体健康、医疗及运动竞技等领域,例如智能人体监测服装,可用于日常预防偏瘫、帕金森前期诊断,先天性关节步态不稳等,将这种预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