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是植物完成其生活周期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对作物高产及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据有明显作用。植物体需要的磷主要从土壤磷库中获得。作为土壤磷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磷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对植物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关注。本研究作为农业部项目“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演化规律的研究(SF 2005-3)”的-部分,以1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探索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代表性土壤塿土团聚体中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旱地和灌溉地塿土团聚体组成;长期施肥对旱地及灌溉地塿土有机磷及其组分、有效磷的影响;旱地及灌溉地土壤有机磷及各组分与速效磷、全磷、有机质的关系;施肥对旱地及灌溉地土壤不同团聚体中有机磷及组分、有效磷、全磷、有机质的影响;有机磷、全磷及有机质在旱地及灌溉地土壤不同团聚体中的分配等。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土壤团聚体分配情况:在旱地和灌溉地的耕作层,土壤团聚体的主体均为>5 mm团聚体和5 mm~0.25 mm团聚体,两者共占土壤总重的91.89 %~97.01 %。旱地土壤中<0.25 mm团聚体所占的百分含量高于灌溉地约2倍。说明经过长期灌溉施肥,土壤中的团聚体有向大团聚体发展的趋势。2.土壤有机磷总量变化:不同的土壤处理,土壤有机磷含量发生了变化。旱地有机磷含量在103.89 mg/kg~195.50 mg/kg,灌溉地的有机磷含量在80.71 mg/kg~526.96 mg/kg;对于不施磷肥的CK、NK、休闲和撂荒,有机磷在旱地中的含量均高于灌溉地,且出现CK、NK、休闲处理间的有机磷含量相差不大,撂荒处理的有机磷含量均高于休闲,撂荒比休闲更有助于耕层土壤对有机磷的保存和积累。3.土壤有机磷组分变化:由于施肥条件不同,旱地和灌溉地土壤有机磷各组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及其所占总有机磷的比例,从绝对量上比较,表现出一定差异;从相对量上比较,均表现为: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土壤中的有机磷以中活性有机磷为主。4.土壤有效磷变化:不施磷肥各处理的耕层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均低于施磷土壤,对于旱地和灌溉地,施磷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分别是不施磷处理的5倍和10倍以上,施磷对于提高有效磷含量效果及极其明显。在旱地和灌溉地中,撂荒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低于休闲土壤。5.土壤有机磷及组分与有效磷、全磷、有机质的关系:旱地和灌溉地土壤,均表现出有机磷与有效磷、全磷及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均与有机磷总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与有机磷总量、活性、中活性、高稳性有机磷及全磷均呈显著正相关;有机磷总量、中活性、中稳性、活性有机磷及全磷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磷与有机磷总量、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及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旱地土壤有效磷与高稳性有机磷不相关、高稳性有机磷与有机质不相关、活性有机磷与全磷不相关,而灌溉地均呈正相关关系。6.土壤不同团聚体中有机磷及组分、有效磷、全磷、有机质变化:对于旱地和灌溉地耕层土壤,同一处理的不同团聚体中,具有随团聚体由粗到细,其有机磷及组分、有效磷、全磷及有机质含量由低到高的趋势。7.有机磷、全磷及有机质在土壤不同团聚体中的分配:土壤有机磷、全磷、有机质主要存在于粒径>0.25 mm的大团聚体中,虽然在<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磷、全磷及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其它团聚体,但因其在土壤总重中所占比例较小而导致了其分配量很小。生产中应采取相应的耕作灌溉措施来促进微团聚体的形成,将有助于磷在土壤中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