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农业发展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n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主要就与农业相关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按逻辑顺序由四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中国财政介入农业领域的依据,包括介入的客观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介入的理论依据以及介入的现实原因.第二章中作者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来自农业的收入与财政对农业支出的情况.其中着重分析了收入的形式、总量、结构以及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在对这些指标分析时,作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对其变化轨迹的特点做了归纳,并交待了相关的政策背景.该章最后对财政支农支出做了国际比较.第三章在第二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农业收入政策和财政农业支出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收入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政农业收入中预算外收入增长迅速,造成农民负担沉重,同时财政支农实力被削弱;与农业用地相关的地租、税收、费用关系扭曲是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源,而三者关系之所以扭曲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不合理;现行农村地租、税收和费用体系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公平原则;现行农村税制存在诸多问题.支出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支出目标顺序安排不合理;支出规模较小;支出形式不完全符合WTO规则;支出结构不合理;分税制体制下地方财政支农行为与中央政策要求存在矛盾.最后,该章阐述了WTO《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可能受的影响.第四章针对农业财政收入政策及农业财政支出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收入政策方面的改革措施有:深化农业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该章着重论述了后一措施,首先提出改革应掌握的原则,然后对现有的四种农村税、费改革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后得出结论:现有的四种模式不能解决农业用地的地租、税收、费用关系扭曲问题,必须提出新的改革思路:即改革现有的土地所有制,推行土地国有化.在土地国有化条件下,国家可以收取农民租种土地的地租,并通过增值税和所得税调节农民收入,农村的公共事务可以通过收费解决.支出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支农支出目标顺序的调整;支农支出规模的增加;支出形式、结构的调整;在支农职责划分中中央应处于主导地位,地方处于次要地位,国家应制定农业投资法规范各级政府的支农行为,但对地方支农支出数量的约束性限制应做灵活规定.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电力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将竞争机制引入电力行业,促使电力生产经营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电能资源的有效配置
金融协调理论是孔祥毅教授于1998年提出的.该文在深刻理解协调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把协调方法分为组织内协调、组织间协调和系统协调.计划协调和企业协调等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