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复合驱是注水和注聚合物后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根据不同油藏地质和原油特征,具体实施的工艺包括泡沫/聚合物复合驱和表活剂/预交联剂/聚合物复合驱等化学驱油体系。目前胜利油田实施化学驱项目36个,动用地质储量3.76×108t,其中聚合物驱单元29个,占化学驱单元比例的80.6%,为油田的稳产和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聚合物驱由于受驱油机理的限制,其提高采收率幅度仅为6~10%,聚合物驱后仍有40~60%左右的原油滞留地下,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在不同区块矿场试验中,已有17个聚合物驱单元转入后续水驱开发,10个单元含水已回升到注聚前的水平,因此,研究聚合物驱后如何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成为老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紧迫任务。本论文从研究聚驱后油藏的物性变化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出发,采用数值模拟、取心井资料、新钻井资料和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方法来重新认识不同油藏聚合物驱后各种变化规律。研究发现,聚驱后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逐渐增大,泥质含量降低,孔喉半径增大,岩石亲水性增强,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剩余油呈现“普遍分布、局部富集”的特点,平面上剩余油普遍分布,其中油井排间、分流线区域剩余油相对富集,纵向上正韵律油层顶部和夹层附近剩余油局部富集。要达到有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就要针对油藏特点设计不同的聚驱后复合驱的化学配方和工艺措施。本论文根据聚驱后油藏的共性及目标油藏(孤岛油田中一区)的特点,优化设计了适合于胜利油田聚驱后强非均质油藏的多元复合驱油体系(0.3%石油磺酸盐+0.1%表活剂+900mg/L PPG(Preformed Particle Gel)+900mg/L聚合物),达到了有效地降低原油-水的界面张力的目的(界面张力可低至6.0×10-3mN/m)。室内驱油实验表明,聚驱后多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3.6%,油藏数值模拟预测目标区块可提高采收率8.5%。采用大模型物理模拟试验和微观驱替试验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二元驱、PPG驱和多元复合驱等不同驱油体系的驱油规律及渗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效果与水驱相比,有了明显改善,但聚合物波及不到的区域,仍有不少剩余油;二元驱对可流动油的洗油能力与单一聚合物相比明显增强,但其波及范围与聚合物接近;PPG驱使剩余油在孔隙介质中重新分布,使聚合物驱、二元驱波及不到的剩余油进入可流动区域,有效扩大了波及体积,但洗油能力有限。因此,利用粘弹性PPG颗粒突出的剖面调整能力,叠加二元驱超低界面张力带来的洗油能力,将发挥现有驱油体系的的技术优势,获得最佳的驱油效果。该技术在胜利油田聚驱后油藏孤岛中一区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该技术在胜利油田聚驱后油藏可行,为该类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新的三次采油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