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批判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_jl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整个社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专门的重视。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意识形态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因而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本论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心路历程及其根源、背景的考察,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如实的展现和分析。绪论部分主要探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与其整个社会学说的内在关系,提出“理解与批判”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主题; 回顾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20世纪理论阵线中的历史凸现; 探析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回到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发扬马克思革命的批判精神和超越精神的结论。上篇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本质论的探讨,试图全面准确地阐明马克思所理解的意识形态概念,论述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第一章主要考察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及其历史渊源。作者通过对马克思以前意识形态概念形成和演变过程的详细回溯,提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对法国启蒙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有关概念的批判继承; 通过对马克思使用意识形态概念具体情境的考察,提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基本规定: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关于社会生活的集体无意识及其理论表现,是统治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精神工具。观念、统治阶级和维护作用是意识形态的三个要件。那些非统治阶级实际地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阶级意识可以称为“准意识形态”,它们不是真正意义的意识形态。按照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解分析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构成第二章的内容。作者认为,意识形态起源于阶级对立和国家的生成,阶级和国家既提出了意识形态存在的必要性又提供了意识形态存在的可能性。意识形态的最根本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意识形态实质上是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一种“反射和回声”; 同时,一定的意识形态在形成过程中又受着历史上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的影响。虚假性是意识形态的主体特征,具体地表现为它的“伪真理性”、“伪人民性”和“伪永恒性”。然而作者认为,在一般认识论意义上探讨意识形态的虚假性问题是不得要领的。只有在社会的层面,通过对意识形态所代表的阶级、通过他们的阶级实践和社会认识,才能把握意识形态具体的虚假性质和内容。同时,意识形态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其中的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思想系统,所以综合性也是意识形态的一个特征。第三章以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解为依据探索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意识形态不仅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也是统治阶级认识社会和作用社会的思想指导和精神支柱。意识形态还是社会的精神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意识形态也是阶级社会人类文化的主要积聚地和思想文化活动的主要舞台,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且它还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基本文化背景和土壤。所以,阶级社会就是意识形态笼罩的社会,或干脆说,就是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批判目的是昭彰它所针对的意识形态的谬误性、反人民性和必死性,在学理上颠覆这个意识形态,从而为在实践上击败这个意识形态所代表的阶级、推翻这个意识形态及其所维护的社会提供理论和思想依据。下篇作者试图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探讨,全面准确地展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根源、批判历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彰显马克思革命的批判精神。第四章是对马克思以前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回顾。作者认为,虽然意识形态批判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真正意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应当从资产阶级的思想革命算起。资产阶级对封建
其他文献
<正> 美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组织机构体系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典型的一层管理一层的科层制结构,实行总行、地区总部、城市分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体系。这种组织机构体系能够
通过涂层积分球和LED光色分析测试系统等工具对不同峰值波长的医用红光LED的均匀性与光效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可以观察不同照射距离下LED对受光面上光照度与光通量密度的影响
庞熏琹的一生是不断探索的一生。庞熏琹的艺术道路是一条在坎坷中追求真情的道路,也是一条始终贯穿着自信精神的文化道路。庞熏琹的文化自信,先后经历了独立、激情、沉潜、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来往更加密切,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随着现代国际贸易中,跨境电商不断崛起,跨境电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