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液体培养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iliangz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因子,其能否人工大量培养在线虫生物防治应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昆虫病原线虫液体培养基组分及其配比和培养参数的选择和确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根据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选用六种培养基组分以不同的组合培养,对Steinernemafeltiae(Otio)进行产量分析并寻找出六种培养基组分的最佳编码值。根据培养参数的测定来发挥线虫液体培养的最大潜能。试验结果表明,六种培养基组分的最佳水平编码值分别为1,1,1,0,0,2;接菌量、接线虫量和培养时间三个培养参数的水平编码值分别为0,1,0时,线虫产量达到最高值。 经过对两种方式培养出的线虫的比较,活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线虫对大蜡螟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3.4IJs/mL和25.3IJs/mL,线虫的酯酶同功酶电泳酶带的迁移率分别为0.435、0.153和0.424、0.141,说明昆虫病原线虫的生物活性在经过人工液体培养后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为了筛选出更多的昆虫病原线虫种质资源来进行人工大量培养,本文选用五种线虫品系测定对大蜡螟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线虫及其共生菌对东北大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毒杀作用。结果发现,在Otio,A24,15-2,NC34和HZ五个线虫品系中,经NC34和Otio品系线虫处理的大蜡螟α-NA羧酸酯酶的活性最高,分别是CK的2.047倍和1.965倍;而经Otio品系线虫处理的大蜡螟β-NA羧酸酯酶活性最高为CK的1.149倍。在对蛴螬生物测定的试验中,线虫的毒杀作用明显高于共生菌单独作用的效果,NC34品系线虫在浓度为5000IJs/mL的接虫量时的校正死亡率高达73.33%。
其他文献
由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引起的菌核病是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油料、蔬菜等作物病害之一,但是对该病的抗病和致病机制的研究均欠深入。拟南芥具有基因组小、
由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该病在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逐年加重,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其中与非寄主作物合理轮作是防控此
二化螟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害虫之一,在我国南北各水稻生产区广泛分布。长期以来,二化螟对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近千年来都有其防治记载。
对植物精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油本身的生物活性上,而对精油有效组分鉴定的研究却很少。为了确定精油的有效组分,为进一步探讨人工合成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现代分析手段确定精油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对活动课教学的要求,体现了当今教学改革的要求,从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结合。初中思想政治活動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考虑如何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上,而不是停留在活动的表层,千万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我们政治老师应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学习,努力提高组织活动的艺术和技巧,充分把握学生的特点和政治课的相关原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和课堂的导入法是密不可分的。优美的乐曲前奏、华丽的戏剧序幕,都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看不可的强烈欲望,而課堂导入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