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合采购的工程项目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y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协同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集成管理方法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这一管理变革。在大型的工程项目中,部分重点工程常采用多标段分包并行建设的方式以缩短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分包商之间在承接工程后不存在利益上的竞争或合作关系,此时,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协调资源供应商与分包商之间的需求关系。在资源供应能够改变总体工期的前提下,项目公司与关键资源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可以带给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贡献。基于这个层面上,本文引入了基于项目全寿命周期收益最大化和项目工期最优的双层决策模型,通过收益激励建立项目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协调机制,并分析其构建战略联盟的利益基础。  本文首先叙述了项目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通过制造业和工程项目的对比,分析了将供应链引入工程项目管理的可行性,然后根据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特点提出适合项目管理的收益激励协调框架,通过建立Stackelberg主从决策模型,分析了单项目采购下双方的最优策略。最后将单项目采购下的激励协调模型引入到多项目联合采购中,建立了多项目联合采购下以项目公司为上层决策,供应商为下层决策时激励强度对双方总净值收益的关系模型。  在研究中,假定通过加大资源的供应速度可以缩短项目施工总工期,并通过降低工期来尽快将项目投入运营,提早进入经济寿命期。单项目采购中,项目公司与供应商的合同期设定为项目全寿命周期。研究发现,单项目合作中,在项目公司提供的收益激励情况下,供应商考虑到自身期望收益的最大化目标,仅当其所获得的收益补偿高于成本时,供应商会选择尽量提高努力水平并改善供应周期;而基于多项目联合采购模式的收益激励,供应商会将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放在战略合作的位置来考虑,从供应链整体收益角度来看,联合采购激励策略将优于单项目合作中的激励策略。  
其他文献
关于公共建筑节能有很多学者在研究,由于公共建筑节能受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制定适合某一地区的能耗限额标准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等实际情况。为此就目前而言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在线社会网络规模的极速扩张,其已逐渐成为人们开展知识交互的重要媒介,它使得人们可以摒除时空的限制来进行各类知识共享。目前基于对各类在线社会
员工的互联网滥用行为指员工使用工作场所中的互联网从事非工作目的的上网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占用网络带宽、增加企业的法律风险,而且会给企业的信息系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