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认知能力与机构养老智能设施使用效用相关性研究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1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机构养老作为三大养老方式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将“参与”维度作为重要的理论框架之一。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养老方式逐渐改变,养老实践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本文以重庆市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为例,运用观察法、半问卷式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进行实地调研,对现有的养老设施进行考察,基于积极老龄化的“参与”维度,调研养老机构中老人的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根据调研的材料和结果,运用SPSSAU20.0(统计学分析工具软件)分析方法对材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入住老人的基本结构、老年人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和科技产品使用经验、智能设施使用能力的教育活动、认知能力、参与机构生活方式等内容,以此分析养老机构中智能设施使用与老人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养老机构中的设施配置与服务体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老人认知能力与机构养老智能设施的使用相关性研究将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智能设施的规划与部署。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并简要总结了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其次,对老人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参与”与认知能力和服务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国内外基于“参与”理论框架的智能设施配置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第三,以青杠护养中心的老人为主体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基本掌握青杠养老院老人的认知能力与智能设施使用效用之间相关性的基础材料;最后,运用SPSSAU20.0(统计学分析工具软件)分析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一是针对影响青杠养老院智能设施使用效果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二是对老人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三是针对分析结果,对养老机构的设施配置与服务体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本文老人认知能力与机构养老智能设施使用效用相关性的相关研究,以老人为主体,以老人的认知(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结合积极老龄化理论框架的“参与”视角去分析机构养老智能设施的使用效果,朝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探索养老机构智能设施的配置,进一步完善与养老问题相关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为今后养老设施(尤其是智能化养老设施)的设计实践及配置提供理论参考,为针对性的解决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机构养老实践提供思路。在设施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到地方养老机构的特殊性所在,通过调研养老机构中的老人,了解老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为老人服务。在服务体系上,通过长期的数据调研,准确把握老人的需求,通过定期举行宣传与培训,提高老人关于智能设施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的提高老人参与的积极性。养老机构不应是“悲伤的房子”,应更多的鼓励快乐与积极的影响,使老人在养老机构中生活的愉悦度更高。
其他文献
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专业媒体,积极打造由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微博、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组成的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为
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股灾,使得杠杆交易和价格涨跌幅限制成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流动性风险已然成为市场微观结构领域的研究热点,理解流动性风险与资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所支持的超高清4K视频、虚拟现实、云办公、无人驾驶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将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但这些通信业务
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的交易规模已达上百亿,如此巨大的市场,产权主体应确定。但很多人认为虚拟物品不是物,不属于财产范畴,所以没有产权主体。那虚拟物品到底是不是物?该不该
为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广泛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其中浅部活动断层和深部大断裂的勘查尤其重要,对城市综合规划和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对能够产生的浅部活动断层和深部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能源的广泛应用,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弱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加强优质服务,对电
压缩机驱动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中金属氢化物的循环吸附量偏小导致系统实际性能不高,同时金属氢化物易粉化结块造成吸附性能衰减,严重影响了压缩机驱动吸附制冷系统的效率。为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是玉米产量提升的有效途径。杂种优势可通过多种性状来衡量,如株高、产量、叶面积等,百粒重是玉米产量性状的重要组成因子之一,杂交种的百粒重显著高于亲本,但目前利用百粒重衡量杂种优势进而探究百粒重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NCII试验设计,利用4个测验种做父本,96个温带自交系做母本,构建了38
2015年10月28日,由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多学科视角下的新公共外交"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是一次公共外交学科前沿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尝试,来自清华大学、复旦
会议
互联网日新月异、蓬勃发展,手机移动终端不断普及,移动媒体逐渐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人与人交流更加方便更加频繁,将线下社交变为线上社交成为主流,同时,自媒体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