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课程文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种课程目标及其实施提出的纲要性指导文件,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观、课程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改革的对象和成果之一。历史研究方法是以过去为中心,对已存在资料进行深入寻找、研究,并利用这些信息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研究方法,它通过研究获得大量史实,能为现实决策提供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
因此,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课程文件为依据,对各个时期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特点、教材编写及理论研究进行历史梳理并总结其发展特点,是完善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伴随着语文学科交际性的认定和2000年秋季新编高中语言教材逐渐在全国的推广使用,2000年修订版课程标准,将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听话、说话”,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听话训练、说话训练"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说话能力”统一改为“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落在培养“交际”能力上,相对于听说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都有新的发展,表明了口语交际教学价值取向的新突破,体现了对语文素质、语文功能的全面理解和关注。但由于受自身特点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课堂教学难于操作、缺乏交际性训练和缺乏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体系进行展望,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具有借鉴意义。
基于以上目的和缘由,本文主要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课程文件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其发展特点,从而对口语交际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展望。
本文共分五部分:引言部分,简要说明口语交际教学的新理念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交代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第一部分,对口语交际教学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进行历史分期;第三,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展望;结语部分,简要概括口语交际教学总的发展趋势。
引言部分,主要概括新时期口语交际教学的新理念和现实教学中存在的比较典型的问题,为展开下文做好铺垫。对任何问题的探讨,应当充分理解其基本概念及内涵,从而为研究过程的展开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之前,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口语、口语交际及口语交际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部分,主要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进行详细梳理,把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发端期(1904-1948)、调整改革期(1949-1977)、持续发展期(1978-1999)、科学定位期(2000-),每个历史时期都包括历史背景、课程文件中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教材编写及理论研究等内容。
第三部分,通过对第二部分的总结和反思,从而展开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展望,主要包括:(1)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逐渐多元化、层次化。把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分为“生活交际教学”、“活动交际教学”、“语境交际教学”三个层次的内容;(2)口语交际教学方式逐渐多样化、创新化:(3)口语交际教学评价逐渐现代化、科学化。主要包括: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目标、评价形式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等。
结语部分,主要内容是展望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趋势。包括:(1)口语交际教学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会不断创新;(2)口语交际技能作为一项语文素养,对教师的口语交际素养和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重视程度提高;(3)口语交际学科发展步伐日趋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