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性卫星姿态控制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ttym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研究的是饶性卫星的主动姿态控制问题.针对的是一类三轴稳定的饶性卫星,它以整体模型描述,采用"喷气—飞轮"联合控制方式.为了简化问题,仅考虑二维平面内的转动,但所得结论可以容易的推广到三维的情况.该论文的内容可以分为如下六个章节:第一章简要陈述了卫星控制研究的现实意义;阐述了饶性卫星主动姿态控制的技术背景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二章详细介绍了该文所需用到的一些预备知识,包括结构动力学、饶性卫星的模型、极小值原理.第三章研究了饶性航天器的滑模控制问题.针对受有界干扰力矩作用的航天器,提出了一个滑模控制律,它仅需反馈姿态误差及其导数,而无需系统弹性振动信息.最后对于模态颤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具体解决方法.第四章研究飞轮力矩独力作用时的控制问题.构造了一个新的滑模控制律,并根据仿真结果的拟合曲线,讨论了飞轮力矩独立时的小角度条件.最终,将该章的滑模控制律与第三章的滑模控制律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变结构控制律.第五章研究喷气力矩的燃料节省问题.确定了研究时间-燃料最优控制问题的一种思路:先给定燃料消耗的限定值,把此值作为一个限定条件,进行时间最优控制的求解.随后,探讨了燃料消耗量选取的问题.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对饶性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变电污秽在线监测和模糊报警模型两个问题。 介绍了变电污秽及其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现有的变电污秽防治方法和变电污秽在线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文中比较了
无刷直流电机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结构简单以及较好的调速性能等优点,在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智能控制算法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由于无刷直流电机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很难对其进行精确控制。自适应控制算法对参数的辨识和电机状态的估计都是基于线性模型的,很难满足对电机控制精确性和实时性的要求。模糊控制不要求掌握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但是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提出的一套采用主从式结构进行集中式电能计量、控制、管理的电能计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文中详细分析了电能计量控制部分中用户控制、子用户控制和电能测量模块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式。主控部分用户控制模块可存储、管理、显示和查询用户电能信息;从控部分子用户控制模块计算并暂存电能测量模块输出功率数据;电能计量模块采用电度表专用厚膜电路HDB6进行电能计量,简
电弧炉系统是一个具有较强非线性、时变性和强耦合的被控对象,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恒阻抗控制方式。本文分析了电弧炉恒阻抗控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系统的特点和控制要求,参考国内外电弧炉控制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弧炉控制方法,即利用神经网络建立电弧炉模型,并对系统的响应进行预估,将对预估值和期望值进行比较计算并对实际控制量进行校正。 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本文首先概述了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并阐述了发展国产监控组态软件的实际意义。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监控组态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命令语言系统。文中首先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然后根据实际需求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在开发解释系统中较新的方法—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命令语言系统的方法,并采用UML来描述命令语言系统的有关模型。对于系统的命令语言解释器部分,文中给出了解释器的结构并设计了有关解释算法。命令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已引起全球化的共鸣。我国近年来实施强化环境综合治理虽然使环境恶化趋势开始得到控制,但是环境监测结果表明环保形式不容盲目乐观,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很
本文根据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分别建立了油田开发线性目标规划模型和非线性目标规划模型.这两种模型中包括产量,利润,成本,投资四种指标.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部分:第一章:
语音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通信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大幅度降低语音信号的传输速率.90年代以来,国际电信联盟相继颁布了多种适用于多媒体通信的语音编码标准.其中,G.723.1
交流调速系统凭借良好的调速性能、极佳的节能效果,引起了工业界的普遍关注,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逐步取代直流调速系统,成为电气传动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矢量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调速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然而,电机参数的精确与否却严重制约着系统的调速性能,因此,如何精确地得到电机参数是矢量控制系统首要解决的问题。离线辨识法不能够实时反映电机运行中的特性,要获取电机的实
本文探讨的是系统工程中最基本的方法——结构建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结构模型表示的是系统的结构,即要素之间的关系。解决系统问题的最基本手段是关系的调整,即结构调整。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