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体质分布、证候特征、Apo E基因多态性,并对体质与证候、体质与Apo E基因多态性、证候与Apo E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从体质、证候、基因等层面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干预提供相应的临床研究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参照中西医的双重诊断标准,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入住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80例南昌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人口统计学数据、中医证候、中医体质、生物样本信息等,最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1、患者总数180例,平均年龄66.33±9.28,最大80岁,最小41岁;其中男性105例,平均年龄66.45±9.03;女性75例,平均年龄66.17±9.68;男女之间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46>0.05)。2、18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其中痰湿质最多,共55例,其次瘀血质38例,气虚质36例;最常见证型为风痰瘀阻证,共86例,其次是气虚血瘀证37例。3、痰湿质、瘀血质、平和质患者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多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质多为气虚血瘀型,阴虚质多为阴虚风动型。4、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中痰湿质人群占比最高;气虚血瘀证中气虚质人群占比最高;阴虚风动证中阴虚质人群占比最高。5、急性缺血性中风体质与Apo 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因型为E3/4型的人群易表现为痰湿质。6、急性缺血性中风证候与Apo 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中医证候与Apo E基因多态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7、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证候、Apo E基因多态性三者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痰湿质与风痰瘀阻证、Apo E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相关性,风痰瘀阻证与Apo E基因多态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且未发现其它体质、证候与Apo E基因多态性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1、急性缺血性中风体质与证候关系分析显示,痰湿质是主要体质类型,其次是瘀血质、气虚质;且发病后痰湿质、瘀血质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质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提示不同体质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易感性不同,且体质是决定证型的内在因素,若能提前对易感体质进行调节,或将降低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风险,达到“治未病”作用。2、急性缺血性中风体质与Apo E基因多态性关系显示,痰湿质与E3/3呈负相关、与E3/4呈正相关,未发现与ε3、ε4等位基因有明显相关性,即:Apo E为E3/4基因型人群易表现痰湿体质。提示携带Apo E E3/4基因型可能是痰湿质形成的内在基础,应尽早对Apo E E3/4基因型的痰湿质人群进行体质调节以预防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发生。3、急性缺血性中风证候与Apo 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表明,证候与Apo E基因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提示今后研究工作中应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Apo E基因多态性是否为急性缺血性中风证候形成的内在因素及病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