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肥胖和血脂异常与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IDH)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并探究肥胖与血脂异常对IDH是否存在相加性交互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数据来自参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农村地区开展的中国东北农村心血管健康研究人群,该人群共纳入11956名35岁及以上居民。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IDH与血压正常人群,最终纳入4073名调查对象。使用Epi Date v3.1录入收集的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及其标准差或构成比对肥胖特征和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用频数和百分比对血脂异常特征进行描述。用student 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多因素调整模型,分析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腰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 R)四种指标定义下的肥胖和血脂异常与IDH发生风险的关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和血脂异常的联合作用对IDH发生风险是否高于二者的单独作用。并利用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计算表,计算S指数(Synergy index)、交互作用归因比(the 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AP)和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比(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根据指标结果分析肥胖与血脂异常之间是否存在相加性交互作用。结果:1、该研究人群中,IDH患者731例,患病率为6.1%。对本研究的IDH组与血压正常组进行基本相关特征比较,其中以BMI、WHR、WHt R定义的肥胖率以及血脂异常率在IDH组中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两组间的差异除了民族和WC定义下的肥胖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经调整协变量,发现BMI定义下的肥胖者发生IDH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821倍(OR:1.821,95%CI:1.438-2.305),WC定义下的腹型肥胖者发生IDH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766倍(OR:1.766,95%CI:1.458-2.138),WHR定义下的腹型肥胖者发生IDH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452倍(OR:1.452,95%CI:1.209-1.742),WHt R定义下的腹型肥胖者发生IDH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523倍(OR:1.523,95%CI:1.292-1.796)。血脂异常组发生IDH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832倍(OR:1.832,95%CI:1.545-2.171)。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指标定义下的肥胖与血脂异常的联合作用与发生IDH的风险研究,发现血脂异常单独存在发生IDH的风险有关联,在BMI、WC、WHR定义下肥胖单独存在时与发生IDH的风险没有关联,在WHt R定义下肥胖单独存在时与发生IDH的风险有关联(OR:1.273,95%CI:1.032-1.570)。此外,同时存在肥胖和血脂异常的研究对象发生IDH的风险比肥胖或血脂异常单独存在时高。4、根据相加交互作用的指标结果,可知以WHt R定义的腹型肥胖与血脂异常对IDH的发生风险不存在相加性交互作用。以BMI、WC、WHR定义的肥胖与血脂异常对IDH的发生风险存在相加性交互作用:经调整协变量后,得到发生IDH的风险归因于肥胖、血脂异常交互作用的危险度分别为1.691、1.373、0.686;全部IDH病例中肥胖与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导致的病例占50.4%、45.0%、28.8%;肥胖和血脂异常同时存在的效应,相对于肥胖和血脂异常独立存在时的效应和的3.553、3.023、1.983倍。结论:1.以BMI、WC、WHR、WHt R四种指标定义下的肥胖都与IDH发生风险存在正相关。2.血脂异常与IDH发生风险存在正相关。3.肥胖与血脂异常同时存在时对IDH发生风险高于肥胖或血脂异常单独作用时对IDH发生风险;同时,以BMI、WC、WHR定义的肥胖与血脂异常对IDH的发生风险存在相加性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