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农地土地流转市场开始发育和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直至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土地流转有了进一步加快的趋势。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推进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途径。锦州市义县地处辽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上的偏僻造成了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现如今虽然有了一定规模的土地流转,但与其他地方相比,整体流转率仍然偏低。因此,推动锦州市义县农户土地流转是推动“三变”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不仅受外界因素的控制,更主要的是受农户的流转意愿的影响。本文依此为背景,选择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农户为研究点,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将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与意愿分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3个方面13个变量,构建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与意愿模型。本文以锦州市义县217户农户数据为样本,结合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和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原因。由此得出结论为:农户在土地流转的意愿和行为上呈正相关;在行为态度方面,土地流转后的养老问题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土地流转后提高收入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在主观规范方面,邻里的土地流转行为对土地流转行为与意愿均显著;在感知行为控制方面,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流转后能够找到其他工作和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对流转行为影响显著。根据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锦州市义县进行土地流转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加快锦州市义县农户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提高锦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率,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农业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