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目前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和砂岩型铀矿各自富集规律的研究与认识都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大多数人的研究都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很少有对东部的构造研究,而从更大的区域更深的层次对盆地系统的内外地质动力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的则更少。 本文采用“整体、动态、综合”的盆地分析方法。为了深入探讨控制鄂尔多斯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的主控因素,主要从更大区域范围探讨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这也是本文进行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研究的总体指导思想。 本文通过东西缘断裂的对比,找出了东西缘断裂都存在着分段现象并且这种分段特征十分相似,而且鄂尔多斯盆地东西缘断裂带,剧烈活动的时间上是一致的,对其影响最大的阶段集中在晚侏罗—早白垩。东西缘断裂这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说明它们在相同的构造背景下形成,其应力场和动力学背景是相似。38°N构造带对东西缘断裂的走滑作用造成了东西断裂带在38°N带附近两侧断裂特征的不同,从而分成不同的构造段。而其余构造段的成因也和这种大的构造背景分不开的,只不过它们可能不单是由横穿盆地的东西向断裂造成的,鄂尔多斯盆地中北东向的基底断裂也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对CBERS和ETM+卫星影像的处理,在盆地的南部发现直径大于300公里的环形构造,该环形构造的成因与深部构造密切相关,形成受地幔热柱的控制,是中—新生代造山作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联合作用的结果,对多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具有重要的内动力作用。该认识对于克拉通盆地的深部形成机制,指导地质矿产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