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水分的多少是决定农业干旱发生的基本要素之一,由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土壤,因此对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是黄土高原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不同覆盖条件下梯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情况,并应用Hydrus-1D模型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梯田和坡耕地土壤水分进行动态变化模拟。获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小麦在条播、全膜覆土、全膜不覆土下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分别为8.89~14.96%、8.29~16.43%、8.17~16.33%。条播、全膜不覆土小麦梯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三个层次:速变层、过渡层、供给层,其土层深度分别为0~40cm、40~80cm、80~100cm,而全膜覆土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仅分为速变层和供给层,其土层深度分别为0~20cm、20~100cm。(2)玉米在穴播、顶凌全覆膜、早春揭膜、春季全覆膜、秋季全覆膜、半膜、二膜下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分别为9.53~18.05%、11.70~22.52%、11.77~22.42%、11.48~22.05%、10.57~21.79%、8.81~21.53%、10.51~22.40%。不同覆盖条件下玉米梯田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分为三个层次:速变层、过渡层、供给层,其土层深度分别为0~40cm、40~60cm、60~100cm。(3)在1.45mm/min降雨强度下,在23min时拔节期的小麦坡耕地产生径流,水平梯田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产生径流。降雨历时为10min时,在土层深度为0cm~15cm,梯田土壤含水量比坡耕地多0.13%~1.65%,在土层深度为30cm~200cm,梯田和坡地都没有下渗。降雨历时为20min、30min时,在土层深度为0cm~20cm,梯田的土壤含水量比坡耕地的分别多0.05%~2.22%、0.01%~2%。(4)不同耕作措施、不同覆盖方式的梯田中,小麦和玉米在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状况变化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缓慢蒸发阶段、快速失墒阶段和蓄水增墒阶段。但两者各阶段的划分时间段不一样,小麦的时间分别为10~翌年3月,4~5月,6月;玉米的时间分别为4~5月,6~7月,8~10月。(5)小麦和玉米在土层深度为0~200cm的梯田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四层,即速变层、过渡层、供给层和缓变层,小麦的土层深度分别为0~40cm、40~80cm、80~150cm、150~200cm;玉米的土层深度分别为0~40cm、40~60cm、60~100cm,100~200cm;小麦和玉米在土层深度为0~200cm的坡耕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四层,即速变层、过渡层、供给层和缓变层,小麦的土层深度分别为0~20cm、20~90cm、90~120cm、120~200cm;玉米的土层深度分别为0~40cm、40~60cm、60~90cm、90~200cm。而土壤水分随着时间的变化,可将其分成两个阶段:缓慢失墒阶段和剧烈变化阶段。在土壤水分缓慢失墒阶段,春小麦包括春季化冻-播种(3月中旬~4月上旬)和秋季收割-结冻前(8月下旬~10月中旬)阶段;夏玉米包括春季化冻-播种(1~4月)和冬季结冻阶段(11~12月)。在土壤水分剧烈变化阶段,春小麦包括快速失墒(4月中旬~6月上旬)和蓄水增墒阶段(6月中旬~7月);夏玉米包括蓄水增墒(6月上旬~7月中旬)和快速失墒阶段(8月~10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