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战略联盟研究——兼论中国银行业发展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it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鉴模块化思想,提出了银行战略联盟的策略和运作模式。本文认为,银行战略联盟是一把双刃剑,在拥有种种优势的同时,也隐藏着较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因而需要防范和控制。本文提出,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银行战略联盟有效实现后发优势。银行战略联盟在中国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对中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必将产生积极作用,但联盟还处在一个较低的阶段,存在很多问题。论文提出了符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的中国银行战略联盟重组的原则、思路和具体措施。 第1章主要介绍本篇论文论题产生的背景、意义、写作方法、创新点、不足以及全文框架。 第2章研究银行战略联盟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理论基础,包括银行战略联盟的定义、分类、特征、作用及在当前全球的发展态势等。本章的重点是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的内涵重新进行界定,并探究银行战略联盟的本质,以及从各个角度综述了银行战略联盟产生的学理基础。银行战略联盟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有交易成本理论、价值链理论、资源学说、网络理论以及金融整合观等。 第3章研究银行战略联盟的产生的外部环境因素,并阐述了银行环境变化与组织变革的交互作用。本章重点对银行战略联盟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动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4章研究银行战略联盟产生的内部原因。认为跨国银行内部组织网络化、银行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兴起、第二代银行再造实现组织间再造、全能银行归核化经营、银行业特殊性内在有联盟要求等因素是银行战略联盟产生的内部原因。这些趋势进一步促使银行从过去追求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核心竞争力,银行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始从内部化转为外部化,至少是内外并重。 第5章研究银行建立战略联盟的操作模式。将模块化思想引进银行领域,阐述了金融模块化集中、模块化分解与银行战略联盟和金融创新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模块化思想的商业银行战略联盟的构建方式及联盟的实现途径。详细阐明了银行战略联盟的三种操作模式:交易联盟、职能联盟、动态联盟的形成和发展,结合大量案例说明银行战略联盟到底“是什么”,并介绍了银行战略联盟中的银行分包的最新动态和典型案例。 第6章研究银行战略联盟的风险及控制。本章主要从微观角度研究银行战略联盟的风险及防范,指出银行战略联盟可能产生的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风险的诱因,介绍银行联盟的风险治理机制:信任机制和控制机制及它们的相互转化。最后基于银行战略联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认为不宜给出太具体的防范措施,只原则性地提出防范和控制银行战略联盟风险的一些大致对策,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做好联盟谈判和签约工作、实行跨文化管理、做好联盟协调工作以及处理好联盟中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等。 第7章研究银行战略联盟对银行的后发优势效应。本部分对商业银行联盟的后发优势和效用进行详尽分析,认为银行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学习效应,能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实现银行的后发技术优势、后发制度优势和后发组织优势。并将这三种后发优势效应细化为边界、行为、结构、能力四个维度和层次来详尽阐述。认为银行战略联盟能使银行边界变化,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经济。银行边界的变化表现为银行产品功能演进、银行产品多元化、银行产品创新和银行流程创新等的变化。银行战略联盟对银行的影响从结构角度讲,主要是指优化了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和银行业市场组织结构。银行联盟使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将更趋于扁平化发展,银行组织结构的优化使银行能够更好地吸收、转移和共享知识,同时,知识的转移应用也会引起银行组织外部结构的变化,如银行外包、虚拟银行、网络寡占型市场结构等组织方式或者治理结构的演变。银行战略联盟后发优势从行为角度讲,主要是指促使银行实施战略柔性、银行实施多元化战略、差异化战略及国际化战略等。银行战略联盟能形成银行的各种能力,主要有:有助于银行实现异质性资源外取与资源共享,有助于实现银行与银行间、银行与其他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或价值创造,有助于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金融创新能力和分散、平抑各种风险的能力等。 第8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及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必须对我国银行业实施现代化重组。指出过去传统上一体化内部重组存在不足,且并不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需要,并提出联盟重组的命题。认为银行战略联盟能改变目前银行发展中的同质化严重问题、改变发展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等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我国银行核心竞争力,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金融集约化经营并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有利于中国中小银行的发展,有利于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现代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9章分析了在我国实施银行战略联盟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有效性,并总结了我国既有的银行战略联盟的发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进一步从认识、体制、制度、中介、技术和银行内部等各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银行战略联盟的各项措施和建议。 在写作方法上,本文以制度经济学、金融学、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及产业组织学为指导,依托战略管理学、博弈论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对银行战略联盟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具体说来,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法,从外到内、从一般到具体、层层递进、逐步论证,先论述银行战略联盟的整体情况,再研究发生在银行战略联盟的各种现象和主要问题,并将一些战略联盟理论运用到银行战略联盟的实践和现象中,推导出新的观点。最后引入并落脚到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研究中。其中,既有规范分析又有实证分析,既有比较研究又有案例研究,既有对银行业的研究,也有对单个银行的研究,既有对西方的一些银行联盟解释,也有对中国发展银行战略联盟的思考。全文论证较为充分,分析框架较为清晰。通过文献综述、比较、分析、总结、逻辑演绎和归纳等方式,力图把银行战略联盟这一银行产业组织、这一银行竞争策略、这一银行网络现象、这一金融混业的实现方式讲清楚、讲透彻。 全文主要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了创新: 1.研究的题目和角度较新。既有对企业网络、战略联盟的研究基本是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而没有侧重于金融服务企业的,而既有对商业银行的有关研究,无论是在微观上还是在宏观上,也都是以银行内部为主要内容,并无过多的对银行外部、金融企业网络的研究。本研究将银行研究的焦点从银行内部转到银行外部,从一体化金融企业方式转向金融企业网络,拓宽了对战略联盟和商业银行领域的研究视野。 2.以商业银行为对象和出发点,通过对国内外战略联盟研究成果、文献、动态的综合分析和梳理,结合银行特性,对银行战略联盟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归纳、综述、分解和整合,从而给出了逻辑合理的银行战略联盟研究的总体架构,分别从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变化、操作模式、风险控制、后发优势效应及与中国银行业发展道路的结合上,来解释、阐述和研究银行战略联盟这一金融企业网络组织和行为现象。从而使银行战略联盟的基本理论要义清晰展现。 3.论文从外部角度,重点并系统地分析了信息技术变革、全球化、金融管制放松、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金融业竞争的超强激烈与银行战略联盟产生的关系;从内部角度,重点并系统地分析了跨国银行内部组织网络化、全能银行战略调整和归核化经营、第二代银行组织间再造、银行学习型组织兴起、银行特殊性等与银行战略联盟产生的关系;论文提出了在产品、业务、管理、营销、渠道、研发、学习、无形资产、价值链、流程、资本(产权)等各方面建立银行战略联盟的模式;论文提出了银行战略联盟是发展中国家银行或者弱式银行实现后发优势的重要途径的结论,并从边界、能力、组织、行为四个角度阐明了实现机制。 4.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反思,探讨中国银行业今后的改革、发展和定位,提出了与传统的银行并购重组论不同的观点,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条件下,在日渐竞争激烈的中国银行业,并不适合也没必要以发展大型或超大型银行为主要发展方向和模式。论文提出了银行联盟重组的命题,认为银行战略联盟,是促进我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发展、国际化发展以及促进中小银行发展、提升中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等一些重要结论。并就推进银行战略联盟在我国的发展、以战略联盟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外围的认识、体制、制度、科技、中介,到内部的策略选择、经营模式、组织形式等角度,均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措施。 论文的不足之处有: 1.银行战略联盟这种网络组织形态虽然在实践上大量存在和发展,但这方面研究却才刚刚开始,专门对这方面研究的主题文献并不丰富,只是散见于各种研究研究银行间关系、银行组织、银行合作、银行竞争及银行战略等的文献中,作者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整理这些文献和资料。由于数据的缺乏和对银行网络现象研究的不足,使对于银行战略联盟的实证性研究工作困难重重,因而,使本文的说服力和科学性就显得有些单薄。 2.银行战略联盟研究涉及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学科、多领域,需要更坚实的多学科基础和创造性的思维。作者虽力图充分进行融会贯通、深入探索努力,但由于题目本身的难度和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未免最后还是差强人意,力所不逮。比如银行战略联盟的特有风险、其带来的宏观金融风险及对其如何防范和监管、银行战略联盟的合作博弈的进一步数学清晰化表达、银行战略联盟的绩效计算和技术分析等,都需要再做深入研究,这些都是作者下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大盘上市公司2003~2006年融资结构和绩效之间的关系,在对两者相关分析的同时,将实证结果与现代融资理论结合起来,探讨大盘股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形成原因。
目的建立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3种消毒副产物和7种阴离子的方法。方法采用TSKgel Super IC-AP色谱柱,淋洗液为Na2CO3/NaHCO3溶液,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进样
近年来,在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房地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区别于其他产业,房地产业的一大特殊性在于:由于房
我国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控股股东实际上控制了上市公司,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左右其经营政策,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而关联交易由于其不公允性和隐蔽性成为了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