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infeiy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降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直肠癌患者,其中符合入组标准且资料完整病历共94例纳入研究。按照患者一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围手术期信息(包括:合并症、麻醉风险分级),病理信息(包括TNM分期、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大小)及手术信息(包括:吻合口加固、预防性造口、留置肛门排气管)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结果: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的14例(14.9%)。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术前白蛋白的水平与吻合口瘘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术前癌胚抗原、ASA分级、BMI、是否贫血、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是否预防性造口、是否留置排气管、是否吻合口加固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其他因素如吻合口张力、吻合口血运、肠道准备情况等因素,由于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时无法判定,未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术前白蛋白的水平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性。结论:患者的研究指标中男性直肠癌患者、年龄≥60岁、肿瘤下极距肛缘的距离≤7cm、术前低蛋白水平(<35g/L)是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吻合口瘘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行肠造口进行处理。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四环素、呋喃唑酮及枸橼酸铋钾对Hp阳性F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2.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四环素、呋喃唑酮及枸橼酸铋钾对Hp阳性FD患者胃电生理的影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