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PARγ)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PPAR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类型、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性别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取60例1998-2002年肺癌石蜡切块,所有病历术前均未行化疗及放疗,其中腺癌20例、鳞癌33例、大细胞肺癌2例、肺泡细胞癌5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25-76岁。高分化22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12例。依据体格检查、胸、腹、头颅CT、核素骨扫描等,行临床分期(TNM分期):I期30例,II期18例,III-IV期12例。有淋巴结转移23例,无淋巴结转移37例。并取21例手术患者的病灶旁正常肺组织作对照。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加高压修复的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将两组资料相比较,同时分析PPARγ表达情况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正常肺组织的PPARγ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4.76%,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分化、中、高分化肺癌的PPARγ阳性表达率逐渐减低,分别为66.67%、61.5%、13.6%,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细胞肺癌PPARγ阳性表达率50%、肺泡细胞癌60%、肺腺癌55%、肺鳞癌36.36%。有淋巴结转移肺癌比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的PPARγ阳性表达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I、II、III-IV期,PPARγ表达率<WP=4>分别为36.6%,50%,58.3%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PARγ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提示PPARγ可作为两者区别的指标之一;高分化肺癌与中、低分化肺癌PPARγ的阳性表达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PPARγ可作为鉴别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PPAR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性别无关;同时PPARγ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也为将PPARγ特异性配体用于治疗肺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