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179例脑桥梗死患者行颅脑MRI检查,将脑桥分为上、中、下段并结合其血管解剖分布分析每个节段临床特点,探讨病变高发部位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的179例急性期脑桥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MRA/CTA及血生化、常规等检查。将脑桥分为上、中、下段观察不同节段脑桥梗死病灶分布特点,并结合血管(旁中央动脉、短旋动脉、长旋动脉)分布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分析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同时对病变高发部位进行分组,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将脑桥分为上、中、下段,脑桥中段梗死例数最多47例(26.3%),其次为脑桥下段36例(20.1%),脑桥上段28例(15.6%),同时累及脑桥上中段、中下段、上下段、上中下段的患者中以中下段最多31例(17.3%)。(2)将脑桥按照血管分布范围分为旁中央动脉(前内侧区)、短旋动脉(前外侧区)、长旋动脉(外侧区)。179例患者中累及前内侧区86例(48.0%)最多,偏瘫63例(73.3%),中枢性面瘫和(或)舌瘫46例(53.4%),构音障碍41例(47.7%),偏身感觉障碍12例(14.0%);累及前外侧区24例(13.4%),偏身感觉障碍17例(70.8%),构音障碍11例(45.8%),中枢性面瘫和(或)舌瘫10例(41.7%);累及外侧区14例(7.8%),眩晕(病灶多位于脑桥中下段)10例,偏瘫8例,偏身感觉障碍6例。同时累及前内侧区或外侧区、前外侧区55例(30.7%)。(3)病变高发部位(前内侧区)脑桥上、中、下段三组患者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血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管狭窄、血糖、血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4)病变高发部位(前内侧区)脑桥中段高血脂、血管狭窄患者分别24例、22例;其次为脑桥下段患者分别为6例、5例;脑桥上段患者分别为4例、2例。 结论:(1)脑桥梗死最常见部位为前内侧即旁正中动脉供血区,且以中段高发,此与血管解剖特点有关。(2)脑桥中段前内侧区梗死发生率高,与高血脂相关,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其发病主要机制。(3)脑桥梗死的患者临床表现有类似于幕上区病变特点,临床易漏诊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