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大学城地铁站域步行空间的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we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迅速发展,城市交通状况也日益严峻,城市发展策略中地铁建设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地铁站域内步行空间品质。行人在搭乘地铁时都需要步行进行接驳,步行空间是行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空间,所以地铁的使用频率受到站域步行空间的品质影响,同时,高品质的步行空间还可以丰富行人的公共活动,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岳麓山大学城内地铁运行时间不长,部分站点还在建设之中,对岳麓山大学城地铁站域步行空间的研究可对今后的建设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岳麓山大学城地铁站域内的步行空间为研究对象,考虑到使用者在步行空间中的各类需求,选取大学城内3个主要的活动站点。通过地图标记、现场计数、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进行调研,从而从空间构成客观分析和满意度主观评价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步行空间构成客观分析主要从结构层面、功能层面和认知层面这3个层面进行;步行空间满意度主观评价主要基于22个影响因素,归纳为安全性、通畅性、便捷性、舒适性、活力性5个方面,通过问卷与访谈调研进行。最后基于站域内步行空间的调研得出的6点不足之处,提出4项方向性的优化策略:优化道路设计,精细设计细部;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舒适体验;营造活力街道,创造趣味空间;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区域特质。并以4项策略为出发点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法。希望能有效的提升岳麓山大学城地铁站域内的步行空间环境,倡导绿色出行,同时也希望此次研究能够对今后的相关课题提供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当前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走向群众的视野,书店作为阅读环境创造的主体,积极寻求自身改变逐渐走向与购物中心共生的发展趋势,它不仅担当了购物中心的文化主体,同时其人流聚集作用也能为购物中心提高人气。如何有效的聚集人流,促使人们在其中驻足消费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以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切入,总结书店建筑的发展,对目前成功的购物中心书店(言几又、方所、钟书阁、覔书店、西西弗、当当书店、三联书店等)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调研和比较,以期完善购物中心书店理论研究及提供适宜的空间设计策略
本论文对长沙市地铁车站建筑公共空间色彩设计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主要从三个部分开展:一是依据文献资料调查对地铁车站公共空间、地铁车站使用人群及色彩设计等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二是依据文献资料调查和实地调研对国内外典型车站公共空间色彩应用进行分析、归纳和对比,依据实地调研对长沙市地铁车站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出色彩应用的特点及不足;三是在前面的理论基础和调研分析基础上对长沙市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色彩提出品质提升与管理策略。
  本论文的结构主要包括五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课题
三线建设是自新中国建设以来国家在核心省份进行的一场长达十余年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为改善我国工业发展不平衡,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祖国的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来不可磨灭的印迹的三线工业,因为特殊的时代原因散落在祖国山水之间。陕西省作为当年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有包括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大量三线项目落户。然而出于保密原因,三线建设这段历史并不太为国人所知,而自上世纪80年代调整改造之后,大量的三线企业破产或者搬离旧址。错综复杂的背景、繁琐的手续、缺位的法律体系以及偏僻的地理位置,三线工业遗产多处于
高校近现代历史建筑作为高校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亦可作为教学办公性质继续实现建筑价值。本文以长沙地区高校近现代历史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相关节能改造实例,基于调研数据根据不同建筑平面类型建立理论模型,对长沙高校近现代历史办公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与多目标优化设计。基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筛选能耗影响因素,构建节能改造能耗预测方程和多目标优化能耗函数数据库及主函数模型,实现基于能量平衡与成本
在夏热冬冷地区对城镇住宅开敞阳台进行封闭改造处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封闭阳台采用较大的窗墙比成为显著特色。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以保温为主,封闭阳台早已经被验证适合于该地区住宅建筑,而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兼顾保温和隔热,大窗墙比封闭阳台成为夏季隔热的薄弱关键点。当封闭阳台不保留内部隔断或者内部隔断开启时,在夏季炎热季节势必会造成室内环境过热,导致空调供冷能耗增加;若窗户气密性差,冬季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产业的革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园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局面。同时,产业园作为我国产业快速发展的载体逐渐暴露了潮汐式交通、睡城、鬼城等一系列由于产城分离引起的问题,产城融合作为我国现在经济转型期的重要战略也被提出和重视起来,产业园面临着功能和空间品质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将弹性设计理念引入到产业园建筑的设计当中,首先从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的背景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城市的规模、人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城市中高密度的住宅开发,致使人们的生活空间进一步的缩小,生活空间的缺乏严重影响城市中人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丰富日常文化活动,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建筑的投入,城市中大量建设中小型公共文化建筑。基于此背景,本文对中小型公共文化建筑展开研究。目前我国的中小型公共文化建筑正在朝着综合性和多样性方向发展,国内对中小型公共文化建筑的理论研究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笔者针对中小型公共文化建筑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群构”理论
当我们关注电影中的建筑,会发现其不仅能在脱离了传统的以身体作为交互媒介的物理条件下,让人们产生丰富的空间联想,更能以富有生产性的“表演”的方式同演员一样积极地参与到电影的视觉化叙述之中。电影中建筑自明性的构建不同于现实中的建筑,可以沿袭依托于建筑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内部关联。因此,本文借助后结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对建筑以外部关系来实现高效表达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对现实中建筑的创作与解读进行了讨论。
  本文试图借鉴德勒兹理论对建筑学现象进行阐述,试图以电影中的建筑叙事手法反观现实空间塑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以及全球化的冲击让很多人产生了乡愁无处安放的惆怅。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良好机遇,但同时,乡土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仍面临种种挑战。经调查发现,近年来梅山地区乡土性建筑景观迅猛发展的同时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同质化现象严重、地域特色日渐消殆、缺少场所精神的塑造等,完全偏离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
  在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受到人们关注。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现代设计方法从空间、形态、功能、文化以及专业层面将建筑与景观统一考虑,具有设计范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机构养老需求的逐步增多,养老建筑室内光环境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更高要求的适老化需求。同时,长沙市冬季多阴雨天气,老年人室外活动受到较大的限制,居室空间作为老年人在养老建筑中主要活动场所,其光环境状况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笔者发现以下几点:以往对养老建筑居室空间的光环境研究,只考虑到白天的自然采光光环境与夜晚的人工照明光环境,忽视了在黄昏时间段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