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社会保障的统筹发展,是当前我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方面,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能够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保护弱者的利益,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社会贫富分化,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最高价值。另一方面,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能够打破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确保城乡统筹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论文首先指出了研究城乡社会保障的意义,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概述了当前理论研究的成果和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其次,深入研究了中国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的具体表现:保障项目差异大、保障水平差距大、覆盖面相差较大、财政供给不公平和管理体制有差别。再次,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城乡差异产生的原因:城乡二元体制、政府不重视、漠视农民权利、传统社会保障意识和农民经济能力弱,指出社会保障城乡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阻碍城乡统筹发展、危害社会稳定、不利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最后,提出“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省级统筹、区域合作”的中国社会保障城乡统筹之路,并分别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角度提出了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价值基础、立法保障、管理体制、筹资机制和机构能力;商业保险、社保民营和服务外包;家庭、社区和公民社会的互动。希望这些思考和对策能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实践提供一些思路,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